• 1:头版
  • 2:要闻
  • 3:年终特稿
  • 4:年终特稿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产业纵深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T1:钱沿周刊
  • T2:钱沿周刊
  • T3:钱沿周刊
  • T4:钱沿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理财产品限售难压揽储冲动 基金销售年末清淡收官
  • 新华保险国际配售获多倍超额认购
  • “把脉”宏观经济 畅谈投资机遇 2011中国平安价值论坛在沪圆满落幕
  • 盈利缓步无碍消费金融公司多地扩容
  • 太保寿险发债80亿 保险业融资潮来袭
  •  
    2011年12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理财产品限售难压揽储冲动 基金销售年末清淡收官
    新华保险国际配售获多倍超额认购
    “把脉”宏观经济 畅谈投资机遇 2011中国平安价值论坛在沪圆满落幕
    盈利缓步无碍消费金融公司多地扩容
    太保寿险发债80亿 保险业融资潮来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盈利缓步无碍消费金融公司多地扩容
    2011-12-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周鹏峰 ○编辑 邹靓

      ⊙记者 周鹏峰 ○编辑 邹靓

      

      消费金融公司运行有时,最后一家挂牌成立的捷信消费也已运行满一年,在试点城市天津贷款发生额超过1.2亿。虽然消费金融公司至今未盈利,但这并未阻止消费金融公司的扩容步伐。据悉,目前已有其他地区及机构在申请新设消费金融公司。

      捷信消费金融公司由中东欧地区领先的投融资集团——PPF集团——注资3亿于2010年12月1日在天津成立,是我国第一批也是唯一一家由银监会批准的全外资非银行类消费金融试点公司。截至2011年11月30日,捷信已发放贷款1.2亿人民币,平均每笔贷款额为2450元,主要贷款消费的产品为手机、笔记本电脑,两项占比超过80%。

      2009年,作为拉动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尝试,银监会向国务院上报了试点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请示及《试点办法》,并于2009年7月22日正式对外公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首选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四个城市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北银消费、锦程消费、中银消费、捷信消费相继成立。

      按照放行消费金融公司时的设想,消费金融公司为居民个人提供的贷款,包括购买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耐用消费品,以及用于个人及家庭旅游、婚庆、教育、装修等消费事项,但不包括房贷和车贷。消费金融公司贷款额度较小,注重的是客户对业务的便利、快捷、灵活的要求。

      但运行首年,几家消费金融公司暂时都未显现可观的盈利前景。此前捷信董事米乐·科雷沙告诉记者,消费金融公司通常需要1-3年的运营来实现盈利。 成立最早的北银消费此前预计公司可以在2012年实现当年盈利,中银消费预计的盈利时间与北银消费较为接近。

      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面临诸多障碍或劣势,比如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且由于消费金融公司更多的是为未充分享受到金融服务的大众和低端消费者提供银行金融服务之外的各种便利服务,风险性也较强。

      与此同时,与银行信用卡业务相比,消费金融公司并无必然的替代性。业内人士称,消费金融公司所涉及的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耐用消费品,以及诸如旅游、婚庆、教育等一般消费信贷,信用卡业务目前已经都能够覆盖。同时,随着竞争加剧,持有信用卡的门槛越来越低,额度也基本能满足消费需求;而且信用卡消费有长达50余天的免息还款期,以及分期付款业务等,这些条件往往比消费金融公司更为便利和优惠。

      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赢利点也并不明确。上述人士称,目前银行信用卡业务利润构成也并非理想中的主要由利息收入构成,很大一部分依然来自于商户回佣。以招行为例,其2008年信用卡的利润利息收入为18.5亿,包括年费、POS消费手续费的非利息收入则是22.8亿,对于还在襁褓中的消费金融公司来说,这个问题同样无法回避。

      不过虽然面临诸多的发展制约,捷信对目前取得的成绩则颇为满意,也看好今后的发展。且据记者了解,目前多个城市正在积极申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比如试点城市上海还拟新设消费金融公司,深圳也拟申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