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价值
  • 10:公司纵深
  • 11:信息披露
  • 12: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路演回放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别阻碍经济价值增长
  • 外资入市高潮何时会重现?
  • 任正非的原初花园
  • 证券监管新政:当前强化执行力更加重要
  • 迷你基金徘徊在生存红线上
  • 多元时代全球政策协调要求更高
  •  
    2012年1月6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别阻碍经济价值增长
    外资入市高潮何时会重现?
    任正非的原初花园
    证券监管新政:当前强化执行力更加重要
    迷你基金徘徊在生存红线上
    多元时代全球政策协调要求更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资入市高潮何时会重现?
    2012-01-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桂浩明

      ⊙桂浩明

      

      去年圣诞节前后,有关方面接连向沪深股市送出“大礼”:下达了首批200亿元人民币的RQFII额度,并且核准了10来家机构从事RQFII业务的资格;增加了QFII额度,同时新批准了几家机构开展业务。有人说,这是近几年来沪深股市在吸引外资入市方面的最大动作,表明中国资本市场在对外开放方面,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股市也将因此而重现外资入市的高潮。

      迄今为止,中国资本市场走的是一条根据国情与实际需要,逐渐开放的道路。10年前,部分外资通过QFII的途径进入了A股市场。如今,又通过RQFII的途径,A股向境外人民币资金打开了大门。无疑, A股市场的开放程度在不断提高。不过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所有这些举措并不意味着会出现外资入市的高潮。至于把有关方面的这些举措理解为“救市”,想象随着QFII额度的增加,将大举扭转沪深股市的疲弱现状,那就更不靠谱了。

      外资为什么要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答案只有一个,赚钱。资本都是逐利的,即便有的外资机构管理的资产规模很大,中国市场只是其配置中的很小一部分,但它所投进来的每一分钱,也都是为了盈利。因此,决定是否会出现外资入市高潮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国内是否允许它们进来,另一个是它们是否愿意进来。QFII推行那么多年,确也曾出现过多家外资机构争先恐后申请资格的局面,甚至还有过高价求购QFII额度的现象,但这都发生在A股市场高度活跃,财富效应十分突出的时候。而一旦A股市场走弱,行情清淡,不但QFII的操作兴趣会下降,而且原定的额度也会用不完。

      最新的统计是,现在获批的QFII已超过90家,额度在200亿美元之上。但眼下在境内真正在开展这项业务的只有不到60家机构,使用额度不超过100亿美元。这说明如今外资对A股市场的兴趣并不大,至少明显低于很多市场人士的想象。这几年来,由于QFII投资效益很平淡,有关QFII的各种议论声音也因为光环褪色而变得越来越小了,其在市场影响力也大不如早先。一方面,当年QFII入市时其所带来的理念,对境内投资者来说都比较新鲜,因此很能吸引眼球;另一方面,一度沪深股市曾表现非常强劲,给QFII带来了很高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出现外资入市的高潮。但是,时过境迁,如今A股市场已连续两年下跌,且跌幅大大超过海外老牌市场,股市上难以再见财富效应。此时,外资自然不会选择进一步加大投资,甚至不愿意在这里坚守,所以也就有了QFII额度用不完,一些QFII机构有名无实的现象。此刻,加快QFII额度的审批,新推出RQFII等,当然有其积极意义,说明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在加大,但是在市场本身仍然低迷的情况下,这不可能促成外资入市的高潮。

      因为沪深股市行情低迷已久,客观上,供求矛盾比较突出,股市流动性不足,因此引进资金也就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有关部门在批准外资入市方面动作比较大,的确很惹人关注。但是,不管有关方面这样做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有一种解释是,因为国际上出现外资从新兴经济体回流的趋势,中国的人民币占款余额减少,海外人民币达到一定规模),至少就现在所批准放行的QFII额度以及其可能带来的客观效果来说,笔者以为还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更多是表明管理层的一种态度。投资者没必要过度解读,更不能据此产生不切实际的想象。

      归根结底,沪深股市的崛起,或者说再现生机,不能依靠外资入市的推动,而是要靠自身的努力,靠中国实体经济的强盛与市场环境的配合。

      (作者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