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特别报道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调查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用梯度住房政策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
  • 欧债危机是今年世界经济悬疑因素
  • 股市与中等收入者
  •  
    2012年1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用梯度住房政策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
    欧债危机是今年世界经济悬疑因素
    股市与中等收入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股市与中等收入者
    2012-01-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亚夫

      ⊙亚夫

      

      最近这段时间,在政策面上出现的一些表述很值得玩味。而股市中出现的异动走势更是应和了某种预期。这是怎样的表述?又有哪些预期?有必要加以分析。因为,中国股市受政策面影响很大,现在有很多人对政策走向有很多期待与依赖。因此,有必要先讲一讲政策面上的“新”情况。

      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有一段表述,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新情况新变化,必须“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除了上面两个“牢牢”之外,还有“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抓住时机尽快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

      这四个“牢牢”中,有几个看点特别需要注意。因为这些政策“新”看点已经开始影响股市了。

      其一,在第一个“牢牢”中,特别提出了“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问题。这九个字不同寻常。因为大家对“中等收入”的概念并不陌生,在经济学界和社会学界已有人在研究,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报告上出现这样的提法还是首次。尤其把它视为“战略基点”中的重点,更是意味深长,不仅有经济意义,更有社会意义。

      从社会角度看,未来中国是建成一个M形社会,还是橄榄形社会,事关重大。M形社会是中等收入者在减少、穷人和少数极富裕人在增加的社会,这是一个对立的、不稳定的社会。而橄榄形社会是中等收入者在增加,穷人和超级富豪在减少的社会,这是一个趋向公平和平稳的社会。是走向M形还是走向橄榄形,关键就看中等收入者的情况。

      从经济的角度看,未来中国是走向M形,还是橄榄形,也与经济能否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有关。因为M形社会的消费结构是畸形的,无法满足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而橄榄形社会中,中等收入者队伍越大,消费力就越强,越能满足调结构、转方式的基础需求。因此,无论从社会建设还是经济建设的角度看,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都极为重要。

      再从股市的角度看,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不仅是中国股市继续扩大规模的条件,更是股市发展的重要目标。一方面,股市中的社会公众投资者主要都是一些有相应财力的中等收入者。股市要做大规模,吸引他们加入,就要给投资者以合理回报;另一方面,中国股市要走向成熟,就应该把社会公众投资人也就是中等收入者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样才与国家的战略定位相吻合。

      因为,如果股市以牺牲社会公众投资人也就是中等收入者利益,来满足少数股东的融资需求、暴富需求,那么不仅与调结构、转方式,扩大消费内需的战略定位相背离,也与股市的本性相背离。这个本性就是它的公共性,就是优化配置社会公众资金资源,为社会公众创造财产性收入的场所。其中的主体就是中等收入者。这一点非常重要,应成为股市发展的基本目标。

      其二,在第二个“牢牢”中,提到了“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理念。这是在吸取发达国家舍弃实体经济、过度玩弄金融杠杆的教训,有很强的警示意义。但中国的情况是,金融与资本市场还处在幼稚阶段,一方面是发育不够,一方面是发育不良,而实体经济也处在结构大调整之中,因此,对这个问题需要更全面深入地研究。

      而另外两个“牢牢”则就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今年的经济政策走向,定下了具体的方向与基调。

      受以上政策面调整的影响,近日股市出现了些微异动,部分股票开始反弹,有探明政策底和市场底的预兆。然而,如果对“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缺乏深入认识,对中等收入者和股市的关系没有深入研究,继续用前22年的眼光来看待股市、管理股市,那么很可能会会错了意、看走了眼。因为,中国股市本身也已经到了明确定位、转变发展方式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