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专 版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特别报道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反弹的力度和CPI的高度
  • 全球市场的“超自然”现象
  •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
  • 关于2012的“预测”
  •  
    2012年1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反弹的力度和CPI的高度
    全球市场的“超自然”现象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
    关于2012的“预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全球市场的“超自然”现象
    2012-01-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总监

      比尔·格罗斯

      我们关于曾经认为的新常态似乎正在开始变化。比如我们曾经认为,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钟型细尾的分布状态(即小概率事件继续小概率),但现在看,整个市场的概率有可能变成一个“超级厚尾”的分布状态,换句话说,那些曾经的小概率问题,貌似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资本市场上最昂贵的那句话“这次是不同的”,或许这次真的出现了。“异常”,“超自然”,还有“新常态”的说法正在席卷全市场,我的同事穆罕默德的新词汇,在几年内被广泛接受。而目前的暂时性的静默,或许可能是2012年一场“完美风暴”的开始。

      对于“新常态”,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和其他经济学家的描述是西方经济体将确认进入一个低增长,高失业率和全球经济相对失衡的状态。但现在,我们似乎更明确的开始发现,这个市场的概率与其也可能真该发生变化。地球上现在似乎有2个月亮而不是一个,令得金融市场的潮汐起落,出现了新的特征。

      当新年钟声敲响,相信市场内的人士多数的直观感受是——经济相当严峻的预感,至少我是这么感觉的。金融市场的“旧常态”正在逝去,但依然值得回顾,“旧常态”始自于20世纪初,但真正确立则要等到1971年,当美国和世界央行正式抛弃和黄金挂钩的货币制度,进入信用时代的那一刻,旧常态真正在全球经济、市场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标准的信用时代中,黄金这样的硬通货的短缺,导致了美元的强权,新的信用或普遍不再“锚”于硬通货上,所有发达国家从1971年后,学会了使用信用扩张和扩大国家债务的方式避免萧条、推动经济增长和繁荣。

      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甚至一些新兴经济体)都迷上了这个方法,用信用货币作为替代品来拉动经济。过去的投资普遍是有形实物——工厂、设备和受过教育的劳动力。但现在,刺激经济的最好工具是政府印刷的“纸”。如果没有这么多货币,那么我们可以印刷他。把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甚至推动资产证券化,种种的方案出台唯一的目的是稳定和刺激经济,——不管副作用多大——直到不能再往前走。

      这个终点就是雷曼事件。伴随着后雷曼时代的到来。私人和主权信贷市场开始出现一种前所未有的趋势。这种趋势是,只有少数债权人和极少数国家可以享有低利率,对于信用的质疑将会持续存在于这个市场上,金融市场正在慢慢地趋向收缩,因为太多的经济失衡,因为太少的信任。

      对于大多数发达国家而言,2012年可能真的很迫近——在经济层面。事实上,大量的去杠杆现象从2008就开始了。首先是美国和欧元区南部的外围欧元区国家。其次是整个发达经济体。信贷作为一个整体仍在缩减。现在看来,一个巨大的潮汐正在退去,欧洲央行通过一些操作,悄然执行着其过去从未做过的支持主权债券发行银行的角色。意大利银行由此获得了其他发达国家的隐性保证,这是另一个庞氏骗局。

      在这样的操作下,全球经济和信贷市场会继续失衡,情况甚至不断扩大。过去的经济衰退和潜在的更高的通货膨胀已经存在了3年的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大多数主权债务的风险依旧,虽然他们现在被视为“信用”债券,但很快市场就会认识到这是一类“风险”债权,甚至可能导致私人债券市场和更多的银行在未来被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