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圆桌
  • 11:信息披露
  • 12:公司巡礼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QFII
  • A4:基金·市场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焦点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变局时期中国经济面临多重挑战
  • 中等收入者比重事关消费驱动力强弱
  • 狄更斯与工业化
  •  
    2012年2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9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变局时期中国经济面临多重挑战
    中等收入者比重事关消费驱动力强弱
    狄更斯与工业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狄更斯与工业化
    2012-02-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亚夫

      

      今年2月7日是英国作家狄更斯诞辰200周年。

      200年前,正值英国的工业化浪潮,因此狄更斯的人生与他的作品注定要和这场大变局有关。而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工业化的推进,英国文学与艺术也是人才辈出。综观这一时期作品,绝大部分都是对现实的批判、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坚守。因此,很值得关注。

      闲话少说,回到狄更斯。

      4年前,在伦敦旅行。因为住处离狄更斯故居很近,就想过去看看。说到狄更斯,中国人并不陌生。他的作品早在1914年就由林琴南翻译、由商务印书馆印行。而当时的商务印书馆已经是一家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比较时髦,因此这本书的出版,虽然样式比较老旧,但其内容已经为中国社会所关注。

      时光流转。又过了一甲子,狄更斯的作品再次在中国流行。而此时的人们再来读狄更斯,态度已经与当初完全两样,把它当作批判现实主义的经典来读,很少意识到它和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变局有关,更没有察觉新一轮工业化浪潮即将席卷中国。直至今天,人们再来读狄更斯,意义则又不一样了。

      而狄更斯依旧是那个狄更斯,他的神秘性依旧在那里。

      不过,说到他的故居,其实不止一处。他在伦敦市中心道提街上的那套房子,虽然是典型的维多利亚风格,很普通,但对狄更斯的意义却不简单。因为他在这里写下了《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等成名作。他在这里仅住了两年,但是让他从一名时政记者转型为专业作家,正是这个地方。所以意义特别。

      而就房子本身看,这一长排沿街而建的老公寓,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后面有一个很小的院子。因为院小楼高,所以有点幽深的味道。这在伦敦基本上都是以前中产阶层常见的居所。所以你跑到道提街上,要寻找狄更斯故居并不容易。因为它的门总是关着,只有走到门口,按下门铃,才会有人给你开门。

      进得屋内,感觉就不一样了。这里陈列着作家的手稿,还有写作、起居用品。因为是博物馆,所以陈设不少。比较吸引人的是客厅和书房,典型的英国风格。不过,我总觉得那不一定是狄更斯原来的生活模样,对照初版本的狄更斯著作,特别是当中精细的铜版画,这里的陈设应该更朴素一些。

      为什么会有如此感受呢?因为,这一排很普通的公寓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产物。早在1920年代就有被拆除的危险。幸亏狄更斯联谊会买下这座房子,才建成了如今的博物馆。而这套公寓从狄更斯之后,又过了八九十年,几易其手,可见馆中的设施能保留只待了两年多的狄更斯原物,那是难以想象的。

      但即便如此,每年仍有2到3万的游客前来造访,使这条街和这套公寓成了伦敦的地标之一。而我所感兴趣的是这里陈列的狄更斯的图书,特别是早期出版的图书,里面精美的版画才典型地反映出维多利亚时期的风格。这是一种向手工致敬、崇尚精致投入的风格,是对向工业化转型的时代挽歌。

      而今,为纪念狄更斯诞辰200周年,伦敦博物馆专门策划了《狄更斯与伦敦》的大型展览,用影像、实物、图片等多媒体材料,来揭示狄更斯时代的生活方式、特征,以及狄更斯的个人经历,他的创作情况,以及作品的当代意义。把一个作家的历史价值又推到了人们面前。

      这不禁让人感叹。因为,就在不久前,从北京传来的信息是,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故居被完全拆毁。林梁二人,一个在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在古建筑保护史上都有一定影响,他们的故居不是短暂栖息之地,建筑本身也有典型的北京民居价值,现在正要讲文化大发展,却落得如此下场,真是令人唏嘘。

      而在中国这一轮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像林梁故居这样的例子其实不胜枚举。一面在拆古村、古镇、古民居、古建筑;一面在修假庙、假祠堂、假古董,用假的景点糊弄人,这叫玩的什么游戏呢?这还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隐形的还有那些胡编乱造的古装戏,等等,这样的文化繁荣算什么呢?

      在英国,类似狄更斯故居这样的建筑和博物馆非常多。许多地方对当地的人文历史资源都很珍惜,这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发展高附加值旅游观光经济的需要。而所有这一切都要有所本、有所据,这样才能真正把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光彩发扬出来。

      有鉴于此,在继续推进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如果缺少对历史文化应有的敬畏和尊重,那么要推动经济社会上一个台阶是有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