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要闻
  • 5:焦点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调查·产业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小心驰名商标被广告创意葬送
  • 更新税收体制的结构性减税
    不容缓行
  • 人才发掘的机遇测算
  • 伯南克的意图与美国现实对不上号
  • 尽快确立北京“大首都经济圈”战略
  • 2010年以来散户“炒新”整体亏损
  •  
    2012年2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小心驰名商标被广告创意葬送
    更新税收体制的结构性减税
    不容缓行
    人才发掘的机遇测算
    伯南克的意图与美国现实对不上号
    尽快确立北京“大首都经济圈”战略
    2010年以来散户“炒新”整体亏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伯南克的意图与美国现实对不上号
    2012-02-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东海

      ⊙陈东海

      

      正如许多经济学家所估计的那样,1月底结束的美国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FOMC)的会议上,美联储正式公布了其长期通胀的目标。不过,经济学家们没有估计到的是,美联储拒绝宣布失业率目标,说是在影响就业市场的因素中,有很多超出了他们的控制范围。但有预期未来仍可能为此设定目标,而且伯南克在2月7日的国会预算会议也声称,美联储努力使通胀和失业率的双目标能够“完全平衡和对称”。

      美联储选择的长期通胀率的目标,是基于个人消费开支物价指数年度变动幅度指标(PCE),而不同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这两个指标是高度相关的,只是前者与消费者的支出关系更加密切。美联储将PCE的长期目标确定在2%,这是美联储至今为止设定的最为明确的通胀率目标。其实,在过去美联储长期的控制通胀的政策中,一直把2%作为警戒线,这次不过是首次把这个标准明确化了而已。

      这次美联储明定通胀目标,是在美国经济复苏不够给力,失业率仍然高企,所以有意将超低利率维持到超越过去承诺的2014年底,而随时可能推出QE3甚至是QE4的背景下出台的。主要意图当然还是为了安定市场的人心。

      但在笔者看来,美联储为了表明宽松决心而明确通胀的量化指标,至少有多此一举、理论失据、与现实脱节三大缺陷。

      为什么说美联储的明确2%的PCE指标是多此一举?除了前面说到的过去美联储一直将此指标作为通胀警戒线外,还在于美国的PCE指标其实在2011年3月就已超过了2%的界限,中间虽然有起伏,但总体向上。可见,美国早就发生了温和通胀了。按照过去的经济惯例和美联储的独立性,早就该加息和收紧货币政策了。现实中的通胀既已超过了现在设立的通胀标准,还要维持超低利率,除了损害美联储的独立性和反通胀的历史威信以外,任何好处都得不到。虽然美国的核心PCE现在还没有超过2%,是该指标从2011年的0.93%见底回升,至2011年12月已达到了1.85%,距离2%的关口也可能只剩下3个月到半年左右的时间了。即使核心PCE到今年底才超越2%,可距离2014年底尚有两年。届时如果核心PCE也超越了2%,美联储再不加息和收紧货币政策,岂非自扇耳光?

      虽然美联储在这次设定通胀目标时没有直接设定失业率目标,但在PCE超越2%以后货币政策仍然极其宽松,不难看出其货币政策仍有对于失业率的考虑,所以伯南克才说要努力使通胀和失业率的双目标能“完全平衡和对称”。言下之意,仍然认为通胀走高可以降低失业率。其实,早就有理论和现实数据证明,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通胀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就已不再存在。短期内即使两者具有负相关关系,但通胀也会严重恶化中低收入和固定收入阶层的利益和境况,实在得不偿失。美国的通胀从2009年7月开始回升,失业率从2009年10月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两者之间在短期内在数据上表现为还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可即使两者在短期内具有内在联系,长期内的关系肯定已失效,因为通胀除了造成全面的物价上涨以外,经济结构不会因此发生改变,所以美国的失业状况不可能因通胀而产生质的改变。而美国的通胀问题,也是“占领华尔街”运动一个不可忽视的起因。

      虽说伯南克是研究通胀理论名望甚佳的学院派大家,但看起来其坚信的教条与美国经济现实已存在明显差距。低利率、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降低资金成本、刺激投资,从而让经济复苏,这个道理在封闭的经济环境里是有效的。但是美国是世界上最为开放的经济体,其经济政策对世界的影响举足轻重,并且也受世界其他经济体强大的反馈。现在,身为当今世界贸易大国和第一逆差大国,美国的物价受到大量输入商品的影响,最近美国的贸易逆差每月又扩大到500亿美元左右,如果进口商品价格很低廉,那么美国的物价必然会低于在封闭状态下或者是平衡状态下的水平。在大量逆差的情况下,即使美联储把利率真的降为零,把QE的规模再扩大数倍,通胀都不一定能达到合伯南克的意图的地步。如果不是因为巨额的贸易逆差,美国可能早就发生恶性通胀了。所以,在美国经济高度开放的情况下,在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的压制下,企图使用超低利率和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通胀,再把失业率降低到合意的水平,恐怕伯南克付出数倍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取得半分成功。不知伯南克意识到否,过去学院派的经济理论教条,与美国经济目前的现实,早已对不上号了?

      (作者单位:东航国际金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