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财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市场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圆桌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私募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对话
  • A16:基金·人物
  • 银监会将严控平台贷余额 确保今年“只降不升”
  • 新闻人物难“突围”
  • 四大行前两月新增贷款未见减少
  • 汪建熙:中投已获300亿美元注资
  • 李家祥:中国机场数量远远不够
  • 改变投资模式从ETF开始
  • 李毅中:加快推进电价和资源税改革
  •  
    2012年3月5日   按日期查找
    2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两会特别报道
    银监会将严控平台贷余额 确保今年“只降不升”
    新闻人物难“突围”
    四大行前两月新增贷款未见减少
    汪建熙:中投已获300亿美元注资
    李家祥:中国机场数量远远不够
    改变投资模式从ETF开始
    李毅中:加快推进电价和资源税改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改变投资模式从ETF开始
    2012-03-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汇添富深300ETF及联接基金经理 吴振翔

      改变投资模式从ETF开始

      近来,很多朋友都在抱怨股票投资越来越难赚钱,我总是建议他们改变投资模式,把ETF(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作为主要投资工具,因为在机构主导的投资市场中,个人在选择股票上缺乏信息优势,选择ETF进行投资可以较好地规避这一劣势。

      中国股票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据WIND持股统计,2011年中期,机构持股市值约12.98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42.62%,而2005年底,机构持股市值仅为0.23万亿,占A股总市值比例也仅为6.53%,可见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机构投资者发展迅速,并在市场中处于主导地位。未来的市场是机构之间博弈的市场,个人投资者选择个股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加。

      面对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劣势,既能指数化投资又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ETF,无疑是很好的投资工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看到,ETF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通过ETF进行分散化投资,免去了个股选择的问题。国内目前的ETF都是采用指数化的投资方式,其投资组合和收益率都与标的指数密切相关,受"地雷股票"的影响很小。ETF的二级市场交易门槛很低,投资者只需在其认为合适的时候买入或者卖出ETF,即可实现对整个市场的分散化投资。

      第二,投资ETF的交易费用很低,ETF二级市场的交易费用只有券商的交易佣金。与股票交易相比,ETF交易还享受免交印花税的政策优惠;与一般指数基金1%-2%的申购赎回费用相比,投资者进出市场的成本要小得多。

      第三,ETF的种类多样,投资者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当前既有基于大盘指数的ETF,也有在中小板、创业板这样细分市场指数上开发的ETF,还有基于消费、资源等行业指数开发的ETF,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对证券市场总体走势的判断和板块轮动方向的判断,选择具体的ETF品种进行适时投资,这将充分体现出投资者的市场判断能力。

      第四,以ETF为融资融券标的的推出,进一步扩充了ETF的投资功能,投资者可以在预期市场上涨之时对ETF投资放大杠杆,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也可以在预期市场下跌的时候融券卖空ETF,获得市场下跌带来的投资收益。这是目前交易所其它品种无法提供的功能。

      ETF在过去几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底市场上仅有一只ETF基金,规模也只有81亿份额,到2011年12月已经发展为44只ETF基金,总规模达1019亿份额。当前ETF种类多样,既有与大盘相关程度较高的宽基指数,也有很多不同特色的风格指数。对投资者而言,选择具体ETF品种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ETF的投资者可以分为配置型和交易型两类,分别说明如下:

      配置型投资者是出于资产管理的需要,需要将一部分资产放在权益类资产上,希望实现资产的分散化。这一类投资者往往持有时间较长,且希望获得与市场总体较为一致的收益。这类投资者可以选择那些与市场整体走势较为一致,或与机构投资者整体持仓结构较为接近的ETF品种,如深证300ETF、上证180ETF等,持有这些品种可以较好的实现配置型投资者的投资目的。

      交易型投资者是根据自己对市场走势的判断,阶段性的持有权益类资产,希望获得所持有资产阶段性上涨的收益。这一类投资者往往对证券市场持续关注,可以选择那些波动性较大、成份股流动性较好的指数所对应的ETF品种。在市场上涨阶段,这些品种的ETF整体收益率较高,且没有严重的流动性障碍,持有这些品种可以较好的实现交易型投资者的投资目的。

      各种实证研究表明,A股市场的有效性正在逐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个人投资者通过选股能够带来超额收益的难度在逐渐增加,ETF不仅保持了被动投资的本质,而且还提供了盘中买盘的交易机制,随着ETF产品数目和规模的快速增加,无论是对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来说都极具吸引力,我们将走入ETF投资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