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专版
  • 11:专 版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特别报道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经济减速不意味福利下降
  • 全球经济短期强弱转换发出的警讯
  • “国际大牌”在华服务的另一张面孔
  • 外论一瞥
  • 史密斯只撕开高盛一边角
  • 提议新股发行引入差别价格拍卖机制
  •  
    2012年3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观点·专栏
    经济减速不意味福利下降
    全球经济短期强弱转换发出的警讯
    “国际大牌”在华服务的另一张面孔
    外论一瞥
    史密斯只撕开高盛一边角
    提议新股发行引入差别价格拍卖机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论一瞥
    2012-03-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外论一瞥

      《经济学家》杂志3月17日社论

      世界经济是否恢复在望?

      全球经济经历了诸多磨难,现在开始恢复。

      在美国,公司雇佣量和消费者消费量都开始上升。欧元区衰退比预期缓和。60年来发达经济体中首个主权债务违约国家 ——希腊也通过债务重组渡过了险境。受这些恢复迹象的鼓舞,金融市场已呈现稳步攀升态势。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全球股票指数自今年起上升了9%,与去年10 月相比则上升了20%。

      很多人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对这种乐观主义仍需谨慎。因受新兴经济体走弱的活跃性以及欧洲经济的衰退,今年全球增长很可能会低于2011年。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投资者对经济恢复强力和持续增长的希望常被各种原因击碎,坏运气(激升的石油价格)、坏政策(太多太急的预算紧缩)等。

      今年美国整体经济的增长率大约为2.5%。这比一般衰退后所预期的增长率要低得多。这不会很快使失业率下降,但情况会比2011年好。更重要的是,这是向自我支撑型的恢复迈出的第一步。相比美国,欧洲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欧洲令人稍感轻松的是债务危机进展比预想的好。由于欧洲中央银行提供了大量流动性,金融崩溃和信贷紧缩似乎都被转移了。然而,欧洲的增长来自何处,仍不清楚。新兴经济体的增长明显变慢。欧洲经济一旦崩溃,将为新兴经济带来深层衰退,现在欧元区暂时躲过灾难,向新兴世界流入的资本增长,出口导向型经济也重新开始活跃。

      为了获得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欧洲国家需要将注意力从财政紧缩转向拉动经济。美国优先要做的事情应是计划中期方案,逐步降低财政赤字。中国经济仍过于依赖投资而非本土消费,这需要政府继续推动经济转型。总的来说,对恢复产生的乐观情绪是有理性的,但如果政策制定者抉择错误,希望恐又将化为泡影。

      (贺艳燕 编译)

      

      英国《每日电讯报》3月15日评论

      中国改革攻坚关系世界未来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两会闭幕式结束后与中外记者见面回答记者问时说,如果中国不继续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将冒失去过去三十年成就的风险。经历了三十年改革,中国现正处于改革的分水岭,从底层到领导层都在强调继续改革的重要性。温总理强调“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

      在全球经济化时代,中国领导人知道中国正处于转折点,中国必须平衡经济,来激活国内消费,从而摆脱对投资的依赖。同时,政府也必须谨慎对待社会紧张、环境危机和流动人口。但是,过去中国改革三十年爆炸式的增长已经加强了国家利益分配的现状,为了进一步以可持续的发展去改变既得利益群体的收益格局,肯定会遇到诸多阻力,这也意味着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如果不继续推进改革,腐败滋生、收入不公和信用赤字等这些经济和社会难题就难以撼动。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探索后,中国今天的改革已经触及一些更深入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中国领导层直面的。

      中国现在对改革的讨论是很重要的。可以说,更为切题的问题是中国是否能成功应对变化中的经济和快速进化的社会。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拥有十分巨大的全球重要性,改革这一问题能否解决好,不仅关切中国前景,还关系到整体世界的未来。

      (作者系英国市场研究机构“可靠来源”(Trusted Sources)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乔纳森·芬比 贺艳燕 编译)

      

      日本《读卖新闻》3月16日社论

      美韩FTA更增日本危机感紧迫感

      韩国继去年夏天与欧洲的自由贸易协定(FTA)生效后,今年与美国的FTA也生效了。韩国扩大了与这两个巨大的市场之间的贸易,无疑会给经济带来巨大实惠。日本在此已落后于韩国,应通过尽早参加环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TPP)重新加入竞争的行列。

      汽车市场的开放尤其引人注目。美国加在乘用车上的2.5%关税将在5年后撤销,韩国将把8%的关税下调至4%,5年后全部撤销。韩国车在质量和设计上直逼日本车,在美国的销售量不断增加。如果在价格上再获得优势,那么极有可能促使其销售量暴增。加上美国本土的通用汽车的复苏,今后美国汽车市场的竞争会进入白热化。丰田汽车开始向韩国出口在美国工厂生产的汽车,估计日本各家公司都会采取这种战略,这会导致日本本土产业的进一步空洞化。

      电机行业的形势同样严峻。在世界超薄电视市场,韩国的三星和LG占据了第一、二位,索尼和松下只能屈居第三位以下。韩国企业因为美国与欧洲FTA的生效,在欧洲市场风生水起,日本各家公司已处于劣势。

      同样的问题还波及能源领域。美国获得天然气出口许可时,将优先韩国等FTA缔约国,这可能会给日本的天然气供应带来麻烦。

      所以,日本政府必须抱有危机感,重新确立通商政策,以增强竞争力。最优先的课题便是,尽快参加韩国不是成员的TPP,将亚洲的经济活力吸引进来。日本虽然已开始了与美国、澳大利亚等TPP九国的预备谈判,但迄今进展不大。野田首相应该发挥好其领导力。

      (梁宝卫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