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价值
  • 12:广告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国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摘要
  • 山东大成农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 国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第六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决议公告
  •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延期提交
    收购报告书、豁免要约收购补正材料的公告
  • 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决议的公告
  •  
    2012年3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B41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 B41版:信息披露
    国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摘要
    山东大成农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国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第六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决议公告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延期提交
    收购报告书、豁免要约收购补正材料的公告
    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决议的公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摘要
    2012-03-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国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年度报告摘要

    §1 重要提示

    1.1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个别及连带责任。

    本年度报告摘要摘自年度报告全文,报告全文同时刊载于www.sse.com.cn。投资者欲了解详细内容,应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1.2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1.3 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已经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计并被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4 公司负责人丁宏祥、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鲁德恒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田艳英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

    §2 公司基本情况

    2.1 基本情况简介

    2.2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3 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摘要

    3.1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3.2 主要财务指标

    3.3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4 股东持股情况和控制框图

    4.1 前10名股东、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4.2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5 董事会报告

    5.1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概要

    1、2011年公司经营情况回顾

    (1)公司概况

    公司于本报告期内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进汽贸”)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目前,公司的业务构架承继了中进汽贸所涉及的业务内容。

    中进汽贸拥有18年从事进口汽车业务的经验,经过2005年和2008年两次转型,中进汽贸成功把握市场机遇,成为行业内领先的、唯一的多品牌进口汽车综合贸易服务商。目前,公司主要业务领域涉及进口汽车批发与贸易服务、汽车零售服务业务,以及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其他业务。2009年,中进汽贸营业收入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42亿元,2010年达338亿元,2011年达到5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8%;2011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亿元。

    (2)2011年汽车市场分析

    2011年,受宏观调控、国家鼓励政策退出和北京限购等因素的影响,国产汽车销量增速大幅回落。2011年国产汽车销售1,850.51万辆,同比增长2.45%,其中:国产乘用车销售1,447.24万辆,同比增长5.19%。而进口汽车市场,在消费升级和跨国公司加大对中国进口汽车销售的双重带动下,其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国产汽车增速,2011年进口汽车海关进口量达100.35万辆,同比增长30.1%;进口汽车上牌量83万辆,同比增长29%。但从全年走势来看,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货币紧缩政策和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增速走势逐季回落。

    (3)2011年主要经营业绩

    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注:工程机械为公司重组前主营业务,后续不再经营,下同。

    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①进口汽车批发及贸易服务业务:行业领先地位不断巩固,竞争优势明显

    2011年公司进一步巩固与大众、通用、克莱斯勒、捷豹路虎、福特等知名跨国企业的合作,新项目、新品牌、新车型拓展成效显著。公司进一步深化与通用汽车的全品牌合作战略;不断拓展克莱斯勒品牌业务的服务内涵,增进与厂商、经销商的合作;加大港口和物流服务硬件体系建设力度,在天津投资建设进口汽车物流分拨中心、小批量实验室等,提升进口服务环节的核心能力;同时,不断延伸服务链,拓展战略合作点,为合作伙伴提供嵌入式增值服务,打造全链条服务的“软实力”。2011年,公司批售进口汽车市场占有率为13.1%。

    ②汽车零售服务业务:发挥综合贸易服务商优势,加快中高端品牌网络建设

    2011年,公司持续推行“批发+零售”的商业模式,充分发挥多品牌综合贸易服务商的优势,积极拓展零售渠道建设,以批发带动零售,以零售促进批发。目前,公司拥有进口大众4S店7家、克莱斯勒4S店7家,同品牌4S店数量不断增多,区域由原京津唐地区逐步向长三角、内蒙、成都等经济总量较大、具有增长红利的地区扩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同时,公司将盈利能力强的中高端品牌作为拓展重点,2011年,公司新开业奥迪、雷克萨斯、英菲尼迪等豪华品牌4S店;另外,通过自建自营打造4S店集群的“园区+零售”模式稳步发展;截至2011年底,公司已拥有控股和参股的4S店共32家。

    ③其他业务:突破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开始成为公司新的盈利増长点

    公司注重汽车后市场业务的发展,不断拓展和延伸业务范围和服务链条,形成从汽车批发、新车销售,到汽车租赁、二手车、汽车改装、汽车传媒及电子商务等的全产业链,发挥集团优势,完善产业链布局,打造新的盈利点。

    2011年,汽车租赁业务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推出全新服务产品“租购通”,并有效开拓“品牌租赁”模式;二手车与大众联手,率先打造国内首家二手车批发与分销中心;汽车改装经销业务取得有效突破,授权经销商覆盖全国多家高端品牌4S店;积极探索车联网业务,并取得阶段性进展。

    向前5名供应商的采购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向前5名客户的销售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2、公司优势

    (1)与多家跨国公司建立长期、互信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业内唯一的多品牌进口汽车综合贸易服务商

    中进汽贸最初的业务始于1993年中美两国的“汽车平衡贸易”。此后,在进口汽车领域“精耕细作”,1995年与通用、2003年与克莱斯勒、2005年与大众、2010年与福特等先后开展合作,并结成稳定、互信的战略伙伴,成为多家知名跨国汽车企业的总进口商和全链条服务提供商。目前,公司服务的进口汽车品牌包括进口大众、克莱斯勒、JEEP、道奇、捷豹、路虎、别克、雪佛兰、福特、欧宝、世爵等。2011年,公司批售进口汽车市场占有率为13.1%。近年来,公司曾先后荣获“中国进口汽车销售服务十大企业”、“改革开放30年中国汽车流通行业最具影响力十大进口汽车销售企业”、“中国最具成长性企业”等称号。

    (2)拥有良好的企业创新机制,推动业务领域的拓展和深化,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汽车全链条服务体系

    公司将“持续创新”视为企业成长的“基因”,持续多年的“创新奖”评选,鼓励通过创新服务内容、创新合作模式来深化既有项目、拓展业务领域。零售业务推行的“批发+零售”品牌运营模式,加快了同一品牌网络拓展的速度;2011年,公司以创新的战略投资人联盟合作模式,进入马来西亚这一国际次二级市场,推动了公司的国际化步伐。

    在做强做优进口汽车贸易与服务、汽车零售业务的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汽车后市场等其他业务领域,增强全链条服务能力。目前,公司的后市场服务领域涵盖了汽车流通的全生命周期,初步形成了汽车全链条服务体系和体系内各项业务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局面。

    (3)菜单式、标准高效、低成本的全过程服务,拥有业内最具竞争力的综合贸易服务核心能力体系已然形成

    进口汽车批发与贸易服务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随着跨国汽车厂商将“中国市场”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跨国公司而言,全球化即当地化,当地化即国际化。在中国进口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与一个强有力的、具备核心能力的当地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已成为跨国汽车厂商的重要市场策略。公司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提升,已具备了为跨国汽车公司提供战略咨询、市场分析、车型选择、工程改造、资金融通、认证协助、报关仓储、物流分销等八大模块、全链条贸易服务的能力,专业化、精细化、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务为客户带来更加快速的反应、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经济效益;为更好地服务客户,公司还加大硬件的投入和建设,在天津、上海、广州兴建物流、仓储、分拨中心等,打造软硬件相结合的港口贸易服务综合平台。

    (4)以中高端品牌渠道建设为重点,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单店盈利能力,汽车零售业务初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汽车零售业务也是公司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业务之一。依托自身多品牌批发业务的优势,公司以自建自营和兼并收购等方式,以中高端品牌为重点,加快终端零售4S店的建设。截至2011年底,公司参、控股公司所代理的汽车品牌有20个,其中豪华品牌有奥迪、捷豹、路虎、雷克萨斯、英菲尼迪;进口品牌有进口大众、克莱斯勒、JEEP、道奇、三菱、通用欧宝;另有别克、东风本田、广汽本田、长安福特、东风标致、长安马自达、广汽菲亚特等合资品牌。公司注重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单店盈利能力,通过“批发+零售”品牌管理模式,有效利用批发业务的信息优势,合理安排进销存节奏,降低单店的财务费用。目前,公司旗下有多家4S店经营指标位列同品牌经销商前列。

    (5)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行业影响力,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

    公司在进口汽车批发与贸易服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凭借对政策的准确把握和对市场的精准判断,形成了专业化运作能力。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行业影响力,不仅赢得了客户的认同,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信任。在与相关政府部门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公司还为有关部门的行业监管和政策决策提供支持。

    良好的企业形象、独特的行业地位,以及稳固的业务渠道、良好的经营业绩,为公司与国内各大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构建了稳定的融资渠道。目前,公司已经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东亚银行、汇丰银行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银行信用、承兑汇票额度和资金融通等方面具有相当的能力,充分保障了公司业务发展壮大的需要。

    (6)和谐的人文环境、优秀的企业文化,成就推动企业发展的“软实力”

    公司始终秉承“人才强企”战略,通过人才引进计划、员工成长计划、员工分享计划,打造专业化、职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团队。同时,公司始终践行“合力同行、创新共赢”,“创新、增值、吃亏、共生”的企业文化,在公司内部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率先付出”、“创造价值”、“成就员工就是成就企业”等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已成为团队共识,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软实力。

    3、公司面临的风险

    (1)进口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市场与宏观经济环境、政策走向息息相关。随着世界经济进入减速通道,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两难问题仍然存在;汽车行业正在告别高速增长阶段,步入“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理性增长期。另一方面,刺激汽车消费的鼓励性政策退出、以及地方政府的“限购”、“限行”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汽车消费。

    然而,随着消费升级带动及汽车置换高峰的来临,进口汽车市场仍将高于国内乘用车市场的增长。同时,公司亦将秉承既有优势,稳健积极、稳中求进、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全方位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高端人才尚不能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公司业务领域的拓展、业务结构的优化,面对汽车行业全产业链服务、全生命周期,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专业、高端人才需求规模扩大。另一方面,随着公司规模的快速发展,与人才结构、人才素质相匹配的高级管理人才亟待增加。

    目前,公司正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为核心,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汇聚内外部人才,通过选拔、培养、评价、激励、考核等系统化措施,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整个团队的核心能力体系。

    4、公司未来发展展望

    (1)2012年汽车市场分析

    总体来说,2012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仍处于调整期,但进口汽车市场由于消费结构升级的持续拉动和跨国公司提升进口车战略地位,进口汽车市场仍将快于国产车增长。但无论是国产车还是进口车,竞争都将进一步加剧,市场分化也将进一步扩大。今年,国际经济环境依然严峻,全球经济复苏趋缓,下行风险加大;国内经济发展速度减慢,GDP增长目标首次低于8%。进口汽车市场在行业政策相对平稳、供给充裕和消费升级的环境下预计仍将保持理性较快增长,但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增速将放缓,同时,跨国汽车厂商的高增长预期,也将给进口车市场带来一定的压力。根据公司开发的中国进口汽车市场日均销售量预测模型预测,2012年中国进口车市场增速预计在20%左右,上牌量有望冲击100万辆,增速是国产乘用车的2倍左右,处于相对正常的增长通道。

    2012年,顺应节能减排的要求,进口汽车市场将在车型、排量、品牌、区域等方面进行结构性调整。从车型和排量结构来看,SUV将继续保持57%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占据进口车市场的主导地位;3升以下排量车型仍将是进口汽车的主力车型。从品牌结构来看,豪华品牌和超豪华品牌将继续领跑进口汽车市场增长,进口汽车豪华性特征将延续;豪华车中入门级车型值得关注,是2012年的增长点之一;欧系车型因为具有技术优势,其市场份额将会继续提升,保持在60%以上。从区域结构来看,市场西移和渠道下沉特征将进一步显现,成为支撑汽车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

    (2)2012 年公司重点工作

    通过对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的分析,公司明确提出了成为“值得信赖的汽车综合服务提供商”的愿景。2012年,公司将秉承“稳健积极、提升能力、转型升级、做强做优”的16字方针,稳中求进,强化核心能力建设,以练好内功为重点,并以适度超前的战略为引领,通过专业、专注的板块管理,在不断提升现有业务的能力体系,巩固现有竞争优势的同时,积极推进持续创新战略、资本运作战略、品牌提升战略、人才强企战略、国际化战略、联盟战略;通过建立目标共识、战略共识、标准共识、价值观共识,弘扬“创新、增值、吃亏、共生”的企业文化,运用公平、公正的绩效管理,促进公司实现“有质量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一是夯实基础,提升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内生增长能力。

    汽车批发及贸易服务业务方面:不断提升服务价值和核心竞争力,成为更多跨国汽车厂商值得信赖的战略合作伙伴和成功伙伴。

    公司将充分利用现有的业务基础,通过模式复制与创新,进一步延伸战略合作链条、积极开拓新的合作伙伴、合作品牌和合作领域;巩固和拓展与现有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深化与跨国汽车厂商之间的业务、财务和IT融合,为跨国公司提供更深层次的增值服务;加大对港口和物流服务硬件设施的投入,适时建设分拨中心、整备中心、仓库等港口和仓储物流基地,使公司的港口服务和物流服务形成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相呼应的格局;做精做细业务环节,打造全过程优质服务链条,提升批发及贸易服务的专业能力。

    零售服务业务方面:本着“质量胜于数量”的原则,拓展零售渠道;夯实基础,提升能力,通过经营创新和服务增值,提升盈利能力。

    创新品牌获取方式,优化品牌结构,加强进口车高端品牌和豪华品牌的导入,巩固并提升现有品牌的网络优势;积极把握品牌“投资人战略”的机会,发展中高端合资品牌,积极推进单店向多店的复制发展;充分利用汽车物流商贸园区的综合资源优势,推行“园区+零售”的创新发展模式;加强跨地区合作,向增长红利地区延伸零售渠道;

    加强“营销八大能力”为核心的4S店运营管理,打造多元盈利、持续盈利的4S店经营创新模式;提升集团化管控能力,实现业务流程规范标准、优势资源整合共享、资金统筹管控、客户关系持续改善;创新服务产品,提升零售服务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提升零售业务全价值链的组合营销能力和单店持续盈利能力。

    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其他业务方面:不断完善产业链布局,充分发挥公司的集团化优势和综合优势,促进各项业务间的战略协同和互相支撑。

    汽车租赁:进一步巩固“高端客户长期租赁”业务,加强细分市场拓展,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布局新网点。

    二手车业务:积极进行模式创新和流程再造,发挥Das WeltAuto二手车批发与分销中心效应,积极在北京以外的区域建设直售网点。

    汽车改装件经销业务:继续与高端品牌厂家深度合作,提供专业的高品质配套增值服务。

    汽车传媒和电子商务业务:加大产品研发,以“技术+传播”的网络营销结合体系,形成网上4S店集群规模效应,赢得移动互联网汽车电子商务市场。

    车联网业务:以智能车载信息服务为切入点,构建先进开放的TSP运营平台,推进车联网实验室和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设,整合Telematics产业链最优质资源,抢占行业制高点。

    二是抢抓机遇,整合资源实现资本战略升级。资本运作是公司的战略重点,公司将结合汽车市场、资本市场形势,创新“产业与资本”联动发展模式,有效整合资源,发挥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实现资本战略升级,推动公司实现长期、可持续、跨越式发展。公司将以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综合竞争力为目标,稳步推进“集团化、区域化”兼并收购战略,以强化全产业链、全服务链为重点,积极把握外部整合机遇,实现产业规模升级,提高盈利能力,进一步稳固行业优势地位;进一步改善资本结构,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低成本、可持续的增量资金保障;加快“走出去”与“引进来”国际化步伐,建立国内外合资平台,打造国际竞争力。

    三是强化能力,全面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管理创新,优化管理架构。加强事前、事中管理,强化定性与定量管理相结合。通过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企业运营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为公司的稳健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2012年,公司强化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集团化财务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财务风险管控,保持稳健的资本结构,有效发挥预算管理的引导作用和资源配置功能;优化具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具有战略导向和鉴别力的绩效管理体系;加强集团化品牌管理,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整合优势资源实现高效传播;积极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优秀的企业文化。

    2012年,公司将继续弘扬“创新、增值、吃亏、共生”的企业文化,深根固本,稳中求进,持续创新,不断拓展和深化为“造车人、卖车人、用车人”服务的全链条能力体系,以“让汽车生活更美好”为使命,将公司打造成为值得信赖的汽车综合服务提供商和业内优秀的上市公司。

    5.2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情况表

    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注:工程机械为公司重组前主营业务,后续不再经营,下同。

    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5.3 报告期内利润构成、主营业务及其结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前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说明

    1、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

    2011年全年实际实现收入5,082,149.27万元,预测营业收入2,691,564.40万元,全年实际收入较预测增长89%。一方面汽车贸易业务本年新增经销项目,且原有项目销量状况良好;北京地区限购政策对进口汽车零售业务影响不大,京外零售收入持续增长,所以汽车零售业务收入增长;另一方面汽车服务业务中4S店售后业务、汽车租赁、物流服务等服务业务收入增长。

    2011年全年实际实现成本4,931,334.20万元,预测营业成本2,611,009.14万元。全年实际成本较预测增长89%,与收入增长率持平。

    2、营业税金及附加

    2011年度全年实际营业税金及附加为3,807.09万元,预测营业税金及附加为2,475.29万元,全年实际比预测增长54%。主要原因系应税服务收入增加及流转税额增加而相应增加税金支出。

    3、销售费用

    2011年度全年实际销售费用为48,742.05万元,预测销售费用为25,600.91万元,全年实际比预测增长90%。主要原因系业务量增加,相应销售费用也增加。

    4、管理费用

    2011年度全年实际管理费用为36,603.82万元,预测管理费用为17,168.58万元,全年实际比预测增长113%。主要原因系随着业务规模及投资规模扩大,管理成本增加。

    5、财务费用

    2011年度全年实际财务费用为-10,650.59万元,预测财务费用为5,472.12万元,全年实际比预测下降295%。主要原因系本年进一步改善融资结构,加强资金统筹规划,使资金成本大大降低。

    6、投资收益

    2011年全年实际投资收益1,785.53万元,主要系参股公司分红和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盈利预测因投资收益暂无法预计而未作估计。

    7、营业外收入

    2011年度实际营业外收入1,295.33万元,全年预测营业外收入(租赁运营车辆处置净收益)450万元,全年实际比预测增长188%。主要系租赁运营车辆处置净收益增加。

    8、所得税

    2011年度实际所得税费用20,734.22万元,全年预测所得税费用8,082.64万元,全年实际比预测增加157%。主要原因系利润总额增加,相应应税所得额增加。

    注:本公司在编制2011年度合并盈利预测时,是基于标的资产(中进汽贸股权)与本公司置出资产(全部资产和负债)已全部置换完成的前提,盈利预测中不含本公司置出资产产生的经营成果;本公司资产重组于2011年9月完成,实际实现经营情况中包括本公司置出资产在2011年1-9月产生的经营成果。

    §6 财务报告

    6.1 本报告期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

    6.2 本报告期无前期会计差错更正

    6.3 与最近一期年度报告相比,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的具体说明

    1、与上年相比本年新增合并单位46家,原因为:

    2011年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和负债,与国机集团持有的中进汽贸14.06%股权进行置换。同时,以7.83元/股的价格向国机集团和天津渤海定向发行股份,购买国机集团和天津渤海分别持有的中进汽贸70.39%和15.55%股权(资产置换差额)。交易完成后,公司对中进汽贸及其42家子公司(详见附注四(一)2)具有控制权,纳入合并范围。

    报告期内,根据中进汽贸第三届第十一次董事会会议决议,由中进汽贸各出资1,000.00万元在呼和浩特市和鄂尔多斯市设立全资子公司呼和浩特市中进盛旺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和鄂尔多斯市中进蒙旺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报告期内,根据中进汽贸第三届第十四次董事会会议决议,由中进汽贸和成都新双立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广东鸿粤汽车销售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德顺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和武汉中信永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天津众之和贸易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0.00万元,本公司持有40%股权,为第一大股东,同时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均由中进汽贸指定,因此具有控制权,纳入合并范围。

    报告期内,根据中进汽贸第三届第十次董事会会议决议,由中进汽贸出资1,000.00万元在天津市成立全资子公司天津市中进腾旺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2、本年减少合并单位5家,原因为:

    2011年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和负债,与国机集团持有的中进汽贸14.06%股权进行置换。公司及其原有的4家子公司天津鼎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天津大业物流有限公司、鼎盛天工工程机械销售有限公司、天津市天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作为置出资产的一部分,由新设的鼎盛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承接,故未纳入合并范围。

    2011年公司根据中进汽贸股[2011]12号《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股东决定》,同意中进汽贸通过挂牌转让方式,转让持有的广东中进利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中进利丰)50%股权;同时于2011年11月25日与拟受让方内蒙古利丰汽车有限公司签订了《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与内蒙古利丰汽车有限公司关于收购下属子公司股权的意向协议》;中进汽贸总经理办公会做出自签订该意向之日起派出董事等管理人员不再在广东中进利丰履行相关职责。因此对广东中进利丰不再控制,未纳入合并范围。

    股票简称*ST盛工
    股票代码600335
    上市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

     董事会秘书
    姓名伍刚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A座23层
    电话010-88825988
    传真010-88825988
    电子信箱600335@sinomach-auto.com

     2011年2010年本年比上年增减(%)2009年
    调整后调整前 调整后调整前
    营业总收入50,821,492,734.4534,651,594,524.16484,884,735.0046.6614,839,684,230.72401,629,586.28
    营业利润737,622,273.42389,616,590.79-33,418,133.7889.32174,393,657.60-73,430,883.78
    利润总额748,322,383.58395,358,606.80-32,576,907.0689.28181,970,008.14-70,597,372.2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3,034,921.30213,504,690.04-32,782,648.93130.9252,264,250.50-71,695,707.4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6,240,899.48-33,457,506.70-33,457,506.70不适用-82,124,046.29-82,124,046.29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15,003,977.15-1,704,014,993.33128,382,554.34不适用948,710,474.37-16,975,082.09
     2011年末2010年末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2009年末
    调整后调整前 调整后调整前
    资产总额14,543,191,501.569,059,483,951.421,205,624,283.3060.536,244,837,054.88988,899,815.59
    负债总额11,856,854,835.766,674,873,601.83903,699,085.0177.634,511,772,873.95654,561,850.5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493,946,329.991,931,822,447.50286,393,874.0929.101,448,251,878.70319,176,523.02
    总股本560,004,607.00275,957,200.00275,957,200.00102.93275,957,200.00275,957,200.00

     2011年2010年本年比上年增减(%)2009年
    调整后调整前 调整后调整前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94550.4198-0.1188125.230.1028-0.2598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94550.4198-0.1188125.230.1028-0.2598
    用最新股本计算的每股收益(元/股)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5656-0.1212-0.1212不适用-0.2976-0.2976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4.2213.73-10.83增加10.49个百分点4.30-20.19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2.02-11.06-11.06增加33.07个百分点-23.48-23.48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股)1.2768-3.35030.4652不适用1.8653-0.0615
     2011年末2010年末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2009年末
    调整后调整前 调整后调整前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元/股)4.45343.79821.037817.252.84751.1566
    资产负债率(%)81.5373.6874.96增加7.85个百分点72.2566.19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2011年金额2010年金额2009年金额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5,195,049.23268,871.08560,909.65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2,640,913.20743,188.692,111,540.99
    债务重组损益140,067.13-182,551.67314,574.02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292,708,157.38246,287,338.97123,959,957.94
    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1,079,998.93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1,703,660.0011,718.62-125,408.59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  10,671,700.00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1,688,312.43601.44-1,056,980.68
    所得税影响额-1,578,191.62-166,970.39-2,047,996.54
    合计296,794,021.82246,962,196.74134,388,296.79

    2011年末股东总数10,371户本年度报告公布日前一个月末股东总数10,291户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
    股东名称股东性质持股比例(%)持股总数持有有限售

    条件股份数量

    质押或冻结

    的股份数量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有法人62.13347,927,418232,651,752
    天津渤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国有法人9.1851,395,65551,395,655
    中国工商银行-上投摩根内需动力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未知1.719,556,8190未知
    中国农业银行-国泰金牛创新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未知1.448,071,1460未知
    中国建设银行-国泰金马稳健回报证券投资基金未知1.277,104,6500未知
    成都嘉合兴商贸有限公司未知1.257,002,0860未知
    天津道泓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未知1.116,209,3360未知
    成都森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知1.065,956,1240未知
    中国工商银行-金泰证券投资基金未知0.884,941,4720未知
    交通银行-国泰金鹰增长证券投资基金未知0.794,428,1110未知
    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
    股东名称持有无限售条件股份数量股份种类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15,275,666人民币普通股
    中国工商银行-上投摩根内需动力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9,556,819人民币普通股
    中国农业银行-国泰金牛创新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8,071,146人民币普通股
    中国建设银行-国泰金马稳健回报证券投资基金7,104,650人民币普通股
    成都嘉合兴商贸有限公司7,002,086人民币普通股
    天津道泓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6,209,336人民币普通股
    成都森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5,956,124人民币普通股
    中国工商银行-金泰证券投资基金4,941,472人民币普通股
    交通银行-国泰金鹰增长证券投资基金4,428,111人民币普通股
    四川鸿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3,790,021人民币普通股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实际控制人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第2至第10名股东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亦非一致行动人,第2名至第10名股东之间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情况未知。

    分行业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率(%)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减(%)营业成本比上年增减(%)营业利润率比上年增减(%)
    汽车批发及贸易服务45,872,503,672.5544,926,320,429.932.0651.0750.57增加0.33个百分点
    汽车零售服务4,234,724,641.133,927,537,457.037.2516.5815.86增加0.58个百分点
    其他业务134,377,277.5592,996,469.3730.7960.1862.91减少1.16个百分点
    工程机械472,647,959.28359,797,819.2823.88-1.41-13.43增加10.57个百分点

    分产品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率(%)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减(%)营业成本比上年增减(%)营业利润率比上年增减(%)
    汽车贸易49,630,131,723.4248,664,382,127.551.9547.6647.17增加0.33个百分点
    汽车服务611,473,867.81282,472,228.7853.8030.4229.66增加0.27个百分点
    工程机械472,647,959.28359,797,819.2823.88-1.41-13.43增加10.57个百分点

    地区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减(%)
    境内收入50,470,355,198.0046.43
    境外收入243,898,352.51165.23

    供应商名称采购金额占采购金额比重(%)
    供应商126,007,363,981.5853.12%
    供应商29,222,115,978.2418.84%
    供应商36,007,137,708.7712.27%
    供应商42,544,621,149.675.20%
    供应商51,461,790,540.742.99%
    合计45,243,029,359.0092.40%

    客户名称营业收入占公司全部营业收入的比例(%)
    客户111,493,196,493.7822.61%
    客户22,493,113,705.974.91%
    客户3848,142,252.081.67%
    客户4840,343,353.691.65%
    客户5783,297,023.761.54%
    合计16,458,092,829.2832.38%

    分行业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率(%)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减(%)营业成本比上年增减(%)营业利润率比上年增减(%)
    汽车批发及贸易服务45,872,503,672.5544,926,320,429.932.0651.0750.57增加0.33个百分点
    汽车零售服务4,234,724,641.133,927,537,457.037.2516.5815.86增加0.58个百分点
    其他业务134,377,277.5592,996,469.3730.7960.1862.91减少1.16个百分点
    工程机械472,647,959.28359,797,819.2823.88-1.41-13.43增加10.57个百分点

    分产品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率(%)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减(%)营业成本比上年增减(%)营业利润率比上年增减(%)
    汽车贸易49,630,131,723.4248,664,382,127.551.9547.6647.17增加0.33个百分点
    汽车服务611,473,867.81282,472,228.7853.8030.4229.66增加0.27个百分点
    工程机械472,647,959.28359,797,819.2823.88-1.41-13.43增加10.5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