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价值
  • 12:广告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靠什么对冲油价上涨风险
  • 从银行高利润看金融改革攻坚
  • 注重拉动消费增长
    千万别顾此失彼
  • 一个极有代表性的政策“擦边球”
  • 加大涉外股权激励管理几点思考
  • 稀土纷争又被政治化
  •  
    2012年3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靠什么对冲油价上涨风险
    从银行高利润看金融改革攻坚
    注重拉动消费增长
    千万别顾此失彼
    一个极有代表性的政策“擦边球”
    加大涉外股权激励管理几点思考
    稀土纷争又被政治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稀土纷争又被政治化
    2012-03-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 锐

      张 锐

      广泛用于各类高科技产品中的稀土,如今却成了美、欧、日联合向中国“发难”的对象。日前,美、欧、日已正式向世贸组织提起了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的诉讼,挑起事端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记者会招待会上公然宣称中国限制稀土出口违反了国际规则。毫无稀土短缺之忧的美国挑头将中国推上“被告席”,无疑是奥巴马将经济问题政治化的再一次技术表演。

      权威资料显示,在全球已探明的一亿吨稀土储量中,中国占36%。与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第一的位置相匹配,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稀土出口增长了10倍,占比达全球稀土出口总量的90%以上。然而,“第一稀土大国”的地位却未能相应转化为国际市场上的稀土定价权,以致稀土卖成“白菜价”。基于此,中国政府从2008年对稀土出口实施指标配额限制,国际市场的稀土产品价格相应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升。

      而与谋求稀土价格的话语权相比,长期无序的过量开采导致稀土资源存量急剧萎缩,更让中国政府感到实施稀土出口管理的紧迫性。过去13年中,中国稀土资源储量占全球已探明稀土资源总储量的比重已降至30%,而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仅能维持未来15至20年的需求。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对于稀土资源需求量的增大已是客观趋势。对此,国际社会理该正视。过去10年间,国内新兴领域稀土应用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2%,每年对于稀土的需求量大约为5至6万吨,占中国稀土开采总量的一半以上,其中钕、镝、铽、钇等元素预计在2012至2014年间将全部用于国内。在这种生态格局下,中国在首先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适当削减出口量并无半点过分。

      更何况,中国国内90多家稀土分离厂的排放绝大多数都超过了国家“三废”排放标准,50多年的滥采乱挖已形成许多对人身极具伤害性的“稀土湖”。通过管制稀土出口以遏止环境恶性退化,已是中国政府全力纠偏的重中之重。就此而论,中国限制稀土开采量和出口量,与美国为阻止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外泄而关注芒廷帕斯矿以及日本为防止对河流水质的影响而关闭足尾稀土矿山一样合乎逻辑。

      那么,中国管制稀土出口是否影响了国际市场上正常的稀土需求呢?统计资料显示,去年中国累计出口稀土14700余吨,仅占当年出口配额总量的49%,不仅如此,按照每年稀土配额指标以上一年配额使用情况为参照的惯例,中国理应削减2012年的出口额,但为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中国打破常规维持了稀土出口量的稳定,全年预计出口总量将达3万多吨。进一步研究发现,国际市场对中国稀土出口需求的相对减少,除了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缓慢而导致相关企业对稀土的真实需求减弱外,还主要受全球稀土开采量增加、稀土替代技术和材料竞相涌现两种力量的驱动。显然,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会影响和伤及全球稀土的正常供应之说,缺乏必要的现实逻辑基础。

      由于美国共和党一直在指控奥巴马政府对中国过于软弱,所以,在大选之前拿中国说事,无疑可让奥巴马赢得更多选票或转移国内民众视线。而对92%稀土进口量来源于中国的日本而言,当然是想借助美国的力量来锁定廉价使用中国稀土的机会,以夯实其稀土储备战略。要知道,过去10多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稀土资源仅三分之一用于工业生产,其余都被作为战略储备封存。至于欧盟也加入状告中国稀土出口政策的行列,不过是在欧债危机的倾轧之下寻求“救生圈”的无奈之举而已。

      中国是全球稀土藏量最丰富的国家,但除了稀土分离技术世界领先,其他与稀土上下游相关的核心技术极度缺乏,特别是在稀土新材料领域,几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正因如此,多年来中国一直停留在原材料出口层面,稀土主要应用在传统领域,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率只有13%,而美、欧、日则将86%以上的稀土用于高新技术。由于美、欧、日在有关稀土应用的材料科学、雷达、微电子产业上拥有很强的技术制造能力,如能在技术上与中国展开充分合作,或将部分稀土加工产业延伸到中国,无疑会在稀土资源进口上获得中国的充分支持。

      为了既能向世界表明中国稀土出口限制的有限性,又可在国际社会上赢得主动,可考虑出口管制的差别化策略。资料显示,在目前国内的稀土资源结构中,轻稀土储量相对较多,主要为民用,不妨成规模放开;储量相对较少、开采难度更大、对环境的破坏更严重的重稀土,主要用于满足国防战略及尖端技术需求,则必须严格控制。我国的稀土分离技术在世界遥遥领先,大可鼓励以分离技术为杠杆驱动企业“走出去”,以获取更多国外稀土资源,这样,不仅可以利用核心技术力量加强对国际稀土资源的渗透和控制,还能运用域外稀土资源调控对日本等贸易伙伴的出口量,更能减轻国内稀土矿的开采压力,进而分散国际社会对中国调整贸易政策的敏感目光。

      (作者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