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创业板·中小板
  • 12:专 版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路演回放
  • A4:市场·机构
  • A5:市场·动向
  • A6:市场·资金
  • A7:市场·期货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B121:信息披露
  • B122:信息披露
  • B123:信息披露
  • B124:信息披露
  • B125:信息披露
  • B126:信息披露
  • B127:信息披露
  • B128:信息披露
  • B129:信息披露
  • B130:信息披露
  • B131:信息披露
  • B132:信息披露
  • B133:信息披露
  • B134:信息披露
  • B135:信息披露
  • B136:信息披露
  • B137:信息披露
  • B138:信息披露
  • B139:信息披露
  • B140:信息披露
  • B141:信息披露
  • B142:信息披露
  • B143:信息披露
  • B144:信息披露
  • B145:信息披露
  • B146:信息披露
  • B147:信息披露
  • B148:信息披露
  • B149:信息披露
  • B150:信息披露
  • B151:信息披露
  • B152:信息披露
  • B153:信息披露
  • B154:信息披露
  • B155:信息披露
  • B156:信息披露
  • B157:信息披露
  • B158:信息披露
  • B159:信息披露
  • B160:信息披露
  • B161:信息披露
  • B162:信息披露
  • B163:信息披露
  • B164:信息披露
  • B165:信息披露
  • B166:信息披露
  • B167:信息披露
  • B168:信息披露
  • B169:信息披露
  • B170:信息披露
  • B171:信息披露
  • B172:信息披露
  • 欧美流动性宽松预期增强
    机构建议关注有色金属股
  • 银河证券:
    政策仍为主要驱动因素
  • 行业报告
  • 关注“新蓝筹”概念
  • 多空近身肉搏 个股强弱分明
  • 最新评级
  • 完善退市机制并非打压股市
  •  
    2012年4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市场·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市场·观察
    欧美流动性宽松预期增强
    机构建议关注有色金属股
    银河证券:
    政策仍为主要驱动因素
    行业报告
    关注“新蓝筹”概念
    多空近身肉搏 个股强弱分明
    最新评级
    完善退市机制并非打压股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完善退市机制并非打压股市
    2012-04-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申万研究所 桂浩明 ○编辑 杨晓坤

      

      在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研究讨论以后,创业板退市制度终于落地,并将从5月开始实施。应该说过去中国证券市场并非没有退市制度,现在“老三板”中也有几十家从主板退市的公司股份在那里转让。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原来的退市制度标准比较松,特别是对于资产重组行为缺乏有效制约,因此总体上难以得到很好的实施。沪深股市已经运行了20多年,现在市场上有2000多家上市公司挂牌交易,而被退市的公司不到100家,这种情形显然是不正常的。其后果之一就是使得一些本该退市的公司,通过资产重组的游戏又得以借尸还魂,以致在市场上助长了炒作绩差股的不良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蔓延。因此,通过制定严格的退市制度,规范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行为,倡导正确的投资理念,是完全必要的。在这方面创业板先走了一步,而新的主板退市制度也在抓紧研究之中。有人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创业板的首个退市公司很可能要到2014年才会出现,而一旦主板的退市制度正式实施,那么恐怕用不了一年,就会有上市公司被退市。

      创业板退市制度公布并将实施的消息公布后,股市出现了下跌,其中创业板的跌幅超过了5%。股市总是有涨有跌的,但现在创业板跌幅这么大,就不能不令人联想到是与退市制度出台有关。应该说,实施严格的退市制度,是为了净化股市氛围,打击炒作绩差股的行为,推动市场理性发展,而并非打压股市。因此,在这个层面来说,现在市场上一度出现的大盘全面下跌,其中创业板股票又跌幅居前的状况,未必是正常的。即便创业板要跌,也不应该是因为有了退市制度的缘故。很明显,就目前的市场状况而言,可以说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不存在退市的风险。创业板搞了两年,还没有出现连续亏损的公司,最近有家公司发生亏损,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但是其实际亏损额才不到100万元。因此,那种认为今后创业板会出现大面积退市现象的说法或担忧是不准确的。以中国股市的历史数据来分析,假如从一开始就执行类似现在这样的退市政策,20年来被退市的公司也不会超过所有上市公司总数的20%,绝大多数公司是能够生存下来的。因此,把实施退市政策视为股市利空,是打压行情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其实,综观创业板的退市制度,最有看点的还是其中有关交易所不支持资产重组的内容,其中对绩差公司的重组作出了很多限制,使得那些过去被经常使用的依靠补贴等非经常性收入来弥补亏损,达到非实质性重组目的的手法,很难再继续沿用。这将使得绩差股的重组难度大大增加,从而避免假重组行为的出现,即抑制了市场上的炒作绩差股风气,也从根本上维护了投资者利益。同时,客观而言,交易所也没有彻底给资产重组关上大门,真正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业绩,推动公司发展,能够有效维护投资者利益的资产重组,还是具有操作空间的。而这样的退市制度,其最大的作用在于鼓励了对绩优股和高成长股的投资,就以创业板来说,虽然开板以来也出现了上市公司变脸等现象,但应该说这并非主流。企业在筹集到资金以后,的确需要花两三年时间来进行投资,以形成新的产能、创造收益。那种认为今年募集到资金,明年就要见效,企业利润必须保持两位数增长的观点,即不符合企业经营规律,也无视经济环境的波动,并且也不了解创业板的表现。因此,退市制度的实施,能够引导资金进入创业板中具备高成长潜力的公司,有利于实现投资价值。

      近期股市走势比较反复,这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一些舆论将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公布与即将实施视为导致股市下跌的原因,看似很有道理,实际上是存在认识误区的。完善退市制度,目的不是打压股市,而是为了促进股市的更好发展,偏离了这个基本点,就一定会得出错误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