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财经新闻
  • 5:特别报道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周刊
  • A3:基金周刊
  • A4:基金周刊
  • A5:基金周刊
  • A6:基金周刊
  • A7:基金周刊
  • A8:基金周刊
  • A10:基金·视点
  • A11:基金周刊
  • A12:基金周刊
  • A13:基金·公司巡礼
  • A14:基金周刊
  • A15:基金周刊
  • A16:基金周刊
  • 接轨最新技术是最大后发优势
  • 发挥信贷政策导向作用还得加大力度
  • 董事长自导自演借高转送暗渡陈仓
  • 外论一瞥
  • 摩根大通栽在自营交易上
  • 央行调节流动性更灵活
    更着意预调微调
  •  
    2012年5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接轨最新技术是最大后发优势
    发挥信贷政策导向作用还得加大力度
    董事长自导自演借高转送暗渡陈仓
    外论一瞥
    摩根大通栽在自营交易上
    央行调节流动性更灵活
    更着意预调微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发挥信贷政策导向作用还得加大力度
    2012-05-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 勇

      恰恰在银行流动性较为宽松的情况下,4月信贷偏弱。这给我们提了个醒,为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安排贷款进度和投向,应逐步完善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间的动态协调配合机制,大力推进信贷政策的产品化,进一步做好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

      王 勇

      在央行积极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投向经济瓶颈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政策下,金融机构正在加紧调整信贷结构,对国民经济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不过,4月信贷偏弱,情况超出预期,且这种偏弱恰恰发生在银行流动性较为宽松的情况下。这给我们提了个醒,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安排贷款进度和贷款投向,信贷政策导向作用的力度还得加大。

      信贷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央行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要求,对金融机构信贷总量和投向实施引导、调控和监督,促使信贷投向不断科学合理,实现信贷资金优化配置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换言之,国家的产业政策通过鼓励、限制或禁止某些产业、产品和技术的发展,合理配置、利用资源,优化产业结构。而信贷政策作为实现产业政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主要着眼于解决信贷结构问题。通过引导信贷投向,调整信贷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信贷政策成效如何,主要体现在信贷结构的科学优化与信贷资源的合理配置上,而信贷结构是否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判断标准就是信贷资金的投量和投向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今年以来,主动的宏观调控与货币信贷政策的预调微调,使得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投放相对审慎,信贷结构已有了显著优化。央行日前发布的《2012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今年3 月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7.25 万亿元,同比增长15.7%。一季度增加2.46万亿元,同比增2169 亿元。其中,企业贷款增速继续回升,流动资金贷款同比持续多增;小微企业贷款稳步增长,在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和外资银行人民币企业贷款余额37.24 万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5%;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回落,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外资银行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一季度增加2427亿元,同比少增2812亿元,一季度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10.2%,比上年全年水平低7.3个百分点。

      不过,在当前的经济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信贷资金流向与产业政策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偏离的情况。比如,今年以来,经过专项治理,一些商业银行的“以贷转存、存贷挂钩、以贷收费、浮利分费、借贷搭售、一浮到顶、转嫁成本”等不规范经营行为大为减少。同时,在信贷资金投向上通过从表内转出表外,做影子银行业务,脱实向虚,甚至违规流向民间借贷市场等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也大为收敛。但从前四个月运行情况看,仍有一些需要提高的地方。《2012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放缓,服务业贷款增速持续回落。同时,三农贷款增速减缓,3 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村镇银行、财务公司本外币农村贷款余额12.87 万亿元,同比增长21.3%,比上年末低3.4 个百分点。再据央行最新统计数据,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818亿元,同比少增612亿元,其中票据融资达2407亿元,占比竟然超过三分之一,说明4月信贷需求萎缩较为显著,同时,银行信贷投放也较为谨慎。

      有鉴于此,下一步,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导向作用和在信贷需求方面的引导作用,把握好信贷资金的投向,尽最大可能让信贷资金流入经济活动中最需要的地方。

      首先,信贷政策要根据产业政策情况和宏观调控需要适时、适度调整,逐步完善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间的动态协调配合机制,更好地发挥综合调控作用。同时,信贷政策应与货币政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央行日前决定,从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旨在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从而改善企业融资环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推中国经济企稳。信贷政策理该积极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特别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农、小微企业以及保障房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主动引导信贷需求,加快信贷投放步伐。停止对产业政策明确淘汰产品的信贷支持,控制对仍在采用落后工艺、技术装备项目的贷款,特别控制住信贷资金流入低水平盲目扩张行业,这不仅是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和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需要。

      其次,信贷政策要落到实处并富有效率,就必须将信贷政策与具体的金融产品紧密结合,将方向性的信贷政策与具体的数量性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结合起来。即推进信贷政策的产品化。商业银行在对金融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就已将最新信贷政策的精髓嵌入其中。通过信贷政策产品化,既可改进信贷政策实施方式,提高信贷政策实施效果,降低政策实施成本,促进信贷资源不断优化配置,还能尽可能地尊重市场规律,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自身存在的盲目和失灵。当前,鉴于部分民营企业多元化投资的“挤出效应”开始显现,信贷政策产品化及其导向作用就显得愈加重要。

      再次,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央行对金融机构执行信贷政策情况的评估,是提高信贷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手段。目前应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强完善相关制度,按月监测金融机构信贷政策执行效果,每季来一次综合评估。至于单项信贷政策的评估频率,可按照要求适时调整。尤其要加强对涉农信贷政策和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的评估,让不同部门出台的针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措施更好得到贯彻落实,并收到预期效果。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