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财经新闻
  • 5:特别报道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周刊
  • A3:基金周刊
  • A4:基金周刊
  • A5:基金周刊
  • A6:基金周刊
  • A7:基金周刊
  • A8:基金周刊
  • A10:基金·视点
  • A11:基金周刊
  • A12:基金周刊
  • A13:基金·公司巡礼
  • A14:基金周刊
  • A15:基金周刊
  • A16:基金周刊
  • 投资理性比知识更重要
  • 长信基金刘波:可转债出现较好投资机会
  • 戛纳的韩国旋风
  • 投资不宜追逐
    “新闻头条”
  •  
    2012年5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A11版:基金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 A11版:基金周刊
    投资理性比知识更重要
    长信基金刘波:可转债出现较好投资机会
    戛纳的韩国旋风
    投资不宜追逐
    “新闻头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投资理性比知识更重要
    2012-05-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刘建位

      

      一、巴菲特的投资观

      我们生活中特别信赖专家,但是爱情婚姻上没有专家,很多专家自己的恋爱婚姻并不幸福。

      证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发现,很多专家自己做投资中还不如一般人:“我们曾经见过许多在性格上非常适合投资活动的‘一般人’,他们比那些专家赚的钱更多,最后保住的钱也更多,而那些专家虽然对金融、会计与股票市场拥有广博的知识,却不具备那种适合投资的性格。”

      我们自身最大的错误就是做事不理性,喜欢自作聪明,实际非常愚蠢。正如格雷厄姆所说:“事实上,投资者的主要问题,或者说最大的敌人,很可能就是自己。”

      巴菲特强调投资一定要理性:“投资必须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它,就不要做。”“合适的性格与合适的才智相结合,才会产生理性的投资行为。”

      二、《道德经》大智慧

      《道德经》第24章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我理解大意是:抬起脚后跟,想站得比别人都更高一些,时间一久,就会脚指头痛,反而无法长久站立。大跨步前进,想走得比别人都更快一些,时候一长,就会两腿酸痛,反而难以走得很远。越是喜欢自我表现,想显得自己比别人都突出,别人反而越觉得你装,看不起你。越是喜欢自以为是,想显得自己比别人都高明,别人反而更觉得你傻,不值得理论。越是喜欢自吹自擂,想显得自己功劳比别人都大,别人越觉得你吹,没有一点功劳。越是自负自大,想显得自己比别人都有本事,最应该当头儿做首长,别人越觉得你傲,最不适合当头儿。从为人处世之道和自然之道来看,这些行为都是多余的,如同吃得过多反而会难受的食物,如同身上长得过多反而是累赘的赘肉。别说是人,连猫狗都嫌,所以按照大道行事的人不会做出这些自作聪明实为愚蠢的傻事。

      三、刘建位“胡说巴道”

      老子上面批评的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自作聪明的错误,这些做法短期是有利的,但时间一长适得其反。巴菲特发现人们在投资中也是如此:“事实上,人们充满了贪婪、恐惧或者愚蠢的念头,这点是可以预测的。而这些念头导致的结果却是不可预测的。”

      1、自见者不明:很多人生活中喜欢自我表现,投资上却总想追随市场跟随主力,金融学家称之为羊群效应。格雷厄姆说过:“在华尔街要想投资成功,一要正确思考,二要独立思考。”巴菲特发现:“投资中真正需要的是思考而不是参考。不幸的是,伯特兰·罗素对生活的观察结果在金融界也出奇的相似:大部分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许多人的确如此。”

      2、自是者不彰:投资者有一种喜欢贴标签的错误倾向,过分强调一种典型区别的重要性,而不顾有关其他潜在可能性的证据,行为金融学称为代表性偏差。比如,大多数投资人坚信“好公司”就是“好股票”,但是,好公司的股票过于高估就成了“坏股票”,坏公司的股票过于低估就成了“好股票”。巴菲特(1996)说:“即便是对于最好的公司,你也有可能买价过高。买价过高的风险经常会出现。”

      3、自伐者无功:投资者喜欢自归因,就是将投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投资失败则归咎于外部的不利因素。而巴菲特经常公开反思自己的错误:“事实证明死后验尸对于医院来说是很有作用的,赛后检讨对于足球队来说也是很有作用的,为什么企业和投资者不采用这种有用的事后检讨呢?”

      4、自矜者不长:心理学中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过度自信,这几乎是人类最根深蒂固的心理特征之一。研究还表明各领域内的专家往往比普通人更趋向于过度自信,投资专业人士也是如此。巴菲特对自己的能力认识非常清醒:“在伯克希尔公司我们从来没有试图要从无数个其价值未经证实的公司中挑出向个幸运的胜利者,我们根本没有聪明到这种程度,对此我们很有自知之明。相反,我们试着运用伊索寓言中提出的具有2600年悠久历史的公式,寻找那些我们有合理的信心来确定有多少只小鸟在树林中以及它们何时会出现的公司。显然,我们永远不可能精准地预测一家公司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确切时间及精确数量,所以我们试着进行保守的预测,同时集中于那些经营中意外事件不太可能会为股东带来灾难性恐慌的产业中。即便是如此,我们还是常常犯错,大家可能还记得我本人就曾经自称是相当熟悉集邮、纺织、制鞋以及二流百货公司等产业的家伙。”

      5、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巴菲特强调投资一定要理性:“投资必须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它,就不要做。”“我很理性。很多人比我智商更高,很多人也比我工作时间更长、更努力,但我做事更加理性。你必须能够控制自己,不要让情感左右你的理智。”理性就是合乎逻辑合乎原理合情合理,也就是要合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