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要闻
  • 4:焦点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价值
  • 11:专版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A9:专版
  • A10:专版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投资者情绪不可“逆”
  • 猛药无效 经济减速蓄力方可再进
  • 破解内幕交易取证难
    从重奖举报入手
  • 供电公司遭炮轰:成本监控做得如何?
  • 回看房产税:要害在实施细则有多少针对性
  • 得人心者得天下
  •  
    2012年5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投资者情绪不可“逆”
    猛药无效 经济减速蓄力方可再进
    破解内幕交易取证难
    从重奖举报入手
    供电公司遭炮轰:成本监控做得如何?
    回看房产税:要害在实施细则有多少针对性
    得人心者得天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得人心者得天下
    2012-05-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国旺

      ——国学与现代资本市场漫谈之二十六

      李国旺

      中国古代圣贤讲,得人心者得天下。而天下人心,无非是想在吃、喝、玩、乐方面获得满足,能够安居乐业、离苦得乐。当然,从个体角度考虑,不同的理论为满足天下人心所设计的方案,是很不同的。

      佛教认为,通过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的训练, 进入三摩地,便能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成就佛果,自由自在,实现永恒的快乐。为此,释迦牟尼认为只有掌握“苦集灭道”四圣谛(真理),并由“四圣谛”引出出世“八正道”,才能解决生、老、病、死及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之八苦。按佛教的观念,苦难的根源,是人欲的存在,因此,只要发扬光大天理,无所要求、无所执着、无所安住,即可消灭苦难的源头。佛教又提出,相由心生。其实,资本市场出现的行情变化,也是由不同个人内在心思集合而成。当群体心思看多占上风时,行情就向上;当群体看空心思占上风时,行情就向下。由于群体的心思在不断变化,多空力量随时在变,外在的行情因此也如梦幻般瞬息万变,玄妙莫测。

      为此,佛教提供投资者有意义的理论营养,叫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投资者的心理、心态不要为变化的行情所迷,行情只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故而既要摆脱对行情的迷恋,但又不脱离对行情的观察,所谓身在行情中,心在行情外。至于究竟该如何站立方位与采取什么样的投资对策,只能依当时的行情力量组合而决定。行情是多空集体力量博弈过程 “无中生有”形成的,但投资者不是无作为,是通过“价值投资”的训练,即掌握了自然、社会和人生真相的规律,进而改造、创造、组合、重构自身的主观世界,或能形成以前所没有的新认知,进而借用行情而实现投资目标。

      到了儒家那里,只有“明明德”与“亲民”统一者,才能达成“止于至善”即儒家“三圣谛”的事业目标。《大学》中的“明明德”,往高处讲,就是一边要发扬光大自己的道德品质,一边要提高自己的学问修养和能力,将成功当作内在品德提高和外在事业发展相和谐的个体自觉行为。只有达成明德的功力,人们所说的亲民(新民)才有可能。为此,儒家提出了“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入世的“八正道”。因此,儒家为投资者提供的投资理论营养,是做人与做事的统一。做人可正,要正确理解掌握客观真理,才能正确理解并掌握群体心态变化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按通俗的讲法,《大学》所谓的“明明德”,就是平日多做好事(正业),同时多学习科学理论知识(格物),才能在内心安定的条件下,自觉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致知),化知识为智慧,不为外在各类行情变化所迷惑,而通过认识、把握并遵守自然和社会规律,在合适的时机,把握合适的机会。

      站在历史的时空坐标上,儒家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目标,这一目标,经北宋的张横渠总结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用通俗的说法,就是掌握规律、满足需求、发展科学、建设和谐社会。这些,既是投资者在风险收益中需要考察的因素,也是决定某国、某行业或某公司价值创造或实现的关键要素。天地之心,是时空统一,如能掌握天地运行的规律,就能掌握不同国度、行业、公司的业绩变化周期;如能了解群体的消费、投资、储蓄需求的变化,也可以循此号准不同国度、行业、公司的业绩变化周期;如能掌握新科学、新技术在不同国度、行业、公司的运用情况,就可以了解并掌握不同国度、行业、公司业绩突变周期,进而掌握住特别的投资机会。当然,这些都要建立在和平与和谐的基础上,只有如此,才能“测算”出无风险收益。

      而在道家眼里,无论人类如何动作,都无法离开自然规律给人类框定的“规范”,因此,只有认识并顺从自然规律者,才能达到目标。老子在《道德经》中宣布:“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真理只有一个,那就是庄子在《逍遥游》中说的:“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要与天地的自然规律合一,达成内心自由而不为人世间各种“行情”左右,就得保持“无己”、“无功”、“无名”的心态,否则,就会心有挂碍,就会有颠倒梦想,就会为群体心理所左右,就会成为行为心理学中描述的“行为人”而非西方经济学所假定的“理性人”。

      人类是自然之子,群体心理规律,也是自然规律的影子。所以,要达成“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就得认真研究分析把握群体心理的规范,才能得天下人心而不为群体心理左右。(作者系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