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专 版
  • 4:财经新闻
  • 5:观点·专栏
  • 6:特别报道
  • 8:公司
  • 9:市场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3:专版
  • 14:圆桌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周刊
  • A3:基金周刊
  • A4:基金周刊
  • A5:基金周刊
  • A6:基金周刊
  • A7:基金周刊
  • A8:基金周刊
  • A10:基金周刊
  • A11:基金周刊
  • A12:基金周刊
  • A13:基金周刊
  • A14:基金周刊
  • A15:基金周刊
  • A16:基金周刊
  • 上周主力资金净流出120亿
    基建强消费弱分化明显
  • 银行股缘何不受青睐?
  • 每日关注
  • 上周大宗交易折价率走低 部分个股接近估值底线
  • 市场动态
  • 重组方难觅 暂停上市股力求先保壳
  • 华泰证券:关注稳增长政策受益板块
  • 活动预告
  •  
    2012年5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9版: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市场
    上周主力资金净流出120亿
    基建强消费弱分化明显
    银行股缘何不受青睐?
    每日关注
    上周大宗交易折价率走低 部分个股接近估值底线
    市场动态
    重组方难觅 暂停上市股力求先保壳
    华泰证券:关注稳增长政策受益板块
    活动预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重组方难觅 暂停上市股力求先保壳
    2012-05-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王晓宇 ○编辑 朱绍勇

      

      主板退市制度方案征求意见已于日前结束,正式推出指日可待。这让那些已经暂停上市的公司加快了恢复上市的步伐。但投行人士指出,随着重组比照IPO标准的严格实施,愿意借壳上市的重组方越发难以寻觅,令暂停上市公司重返A股之路愈加困难。

      经营亏损仍盼恢复上市

      包括*ST博通、*ST金城、*ST海鸟等在内多家暂停上市公司近期扎堆向交易所提交恢复上市申请。

      但细察其财报数据,这些暂停上市公司的经营能力并没有得到大幅提升和扭转。比如*ST金城2011年全年实现营收2.24亿元,净利润3250万元,但营业利润为-1.3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33元。

      又如*ST海鸟2011年的营业收入为5034万元,净利润574万元,但营业利润为-81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844万元。

      营业利润向来被视为判断一家公司生产经营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之一,而这些公司的营业利润无一例外均为负数,并且大部分没有新重组方进驻。反映出公司未来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投行称重组方难觅

      为什么这些经营无实质改善的公司仍要放手一搏?退市新规征求意见稿明确,对于2012年1月1日前已暂停上市的公司,交易所根据原规则在2012年12月31日前对其作出恢复上市或者终止上市的决定。

      海通证券相关人士指出,时间就是这些公司的“生死劫”。过去暂停上市的公司要恢复上市主要依靠重组。但从目前我们的多方接触看,愿意借壳上市的重组方越来越难以寻觅。之前的主要借壳方为矿业公司和房地产,但后者的上市之路已经被完全封死。

      上证报资讯统计显示,2007年至今恢复上市的35家上市公司中,多达28家公司是通过重组方式获得新生后恢复上市,其中又有15家公司为房地产公司的“曲线救国”。

      西南证券相关并购人士也表达出类似观点。据他介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公司都在积极准备IPO,只能把希望放在矿产以及那些产能过剩的行业,比如光伏、水泥等,像*ST远东、*ST北生的拟注入资产均为光伏相关产业。毕竟这类行业不可能通过上市募集资金扩大产能,但可以借助资本平台进行产业整合。

      “此外,‘壳费’也在下滑”。某业内人士指出,此前起价至少5000万多则数亿元的壳费已经下调。那些喜欢暂停上市后精选“选秀”的大股东近期主动提出降低壳费以吸引重组方的进驻。

      先保壳再重组

      “尽管重组方难觅,但想要保住上市地位并非只有借壳上市这‘华山一条道’。”某并购人士指出,“老规里只是对最近一期年度净利润做了盈利要求,并没有对营业收入、净资产等明文规定。即使按新规,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即可视为具备持续经营能力。以ST厦华为例,公司在重组前后的主营业务均为电视机、显示器等,公司2010年恢复上市,但其2009年底净资产为-10亿元。”

      在他看来,营业利润等并非硬性约束,即便是也可通过一般资产重组等方式“避开”。如债务重组、资产出售、赠送资产等方式来解决持续经营问题,先保壳再重组或将成为一种趋势。比如,*ST宏盛近期在破产重整环节装入资产并引入战略投资者,然后再公开征集重组方进行重组,一方面解决公司的阶段性持续盈利能力,同时又为恢复上市赢得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