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观点·专栏
  • 6:公 司
  • 7:公司纵深
  • 8:公司前沿
  • 9:公司·融资
  • 10:区域调查
  • 11:信息披露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博浩生物业绩“反转”改闯中小板
    产能消化存隐忧
  • “长虹造”电连接器
    助力神九成功发射
  • 鲁西化工航天炉运行稳定
    下游项目进入收获期
  • 柳传志辞任 朱立南接棒联想控股总裁
  • 传媒“苏军”轮番登场 江苏广电新晋IPO排队名单
  • 新文化拟发行2400万股
  • 牵手天翼视讯 华谊兄弟开展立体化整合
  • 成本低技术领先
    皖维高新PVA出口逆势增长
  • 雷鸣科化
    跨越式发展结硕果
  •  
    2012年6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8版:公司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公司前沿
    博浩生物业绩“反转”改闯中小板
    产能消化存隐忧
    “长虹造”电连接器
    助力神九成功发射
    鲁西化工航天炉运行稳定
    下游项目进入收获期
    柳传志辞任 朱立南接棒联想控股总裁
    传媒“苏军”轮番登场 江苏广电新晋IPO排队名单
    新文化拟发行2400万股
    牵手天翼视讯 华谊兄弟开展立体化整合
    成本低技术领先
    皖维高新PVA出口逆势增长
    雷鸣科化
    跨越式发展结硕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博浩生物业绩“反转”改闯中小板
    产能消化存隐忧
    2012-06-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吴正懿 赵一蕙

      ○编辑 裘海亮

      

      一年半“闭关”之后,博浩生物改道中小板再谋IPO。据披露,前次招股书业绩平平的博浩生物,最近3年的财报极其抢眼,2011年净利润同比骤增4倍。值得关注的是,公司主打产品万寿菊浸膏实际销量连年下滑,其业绩增长完全依赖售价的暴涨。与此同时,公司目前的产能利用率仅3成,而本次募投项目的关键词仍是扩产,巨量产能如何消化令人担忧。

      

      业绩蹿升的非正常逻辑

      2010年11月,博浩生物在创业板IPO上会前夕突然被暂停审核,自此“闭关”至今。翻看当时的招股材料,公司2007至2009年分别盈利1387万元、2630万元和2870万元,业绩增速平平;而且主营产品单一、业绩依赖税收优惠。

      一年半之后,改道中小板的博浩生物呈现出一份“判若两人”的财报。2009年至2011年,公司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870万元、4323万元和2.2亿元,近两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50.64%、408.81%。

      然而,博浩生物靓丽财报背后,有着不同寻常的盈利逻辑。2010年度,博浩生物营业收入实际较2009年下降了6.12%,而净利润却增长了50%以上;2011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0.32%,净利润增幅却超过4倍。再看销量情况,2009年至2011年,公司主打产品万寿菊浸膏实际销量分别为2009吨、1350吨、1028吨,同比分别下滑约33%和24%。

      销量下滑而利润暴增,这一“异相”的源头是产品价格的离奇上涨。由于终端需求等因素影响,2009年至2011年度,博浩生物的万寿菊浸膏中所含叶黄素平均含税销售价格分别为0.54元/克、0.76元/克及2.82元/克,相应账面平均不含税销售价格分别为7.91万元/吨、11.1万元/吨及41.41万元/吨。这三年中,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4.98%、37.49%及69.32%;尤其是2011年,因叶黄素供应进一步紧张、市场价格快速上涨,公司万寿菊浸膏销售单价提升273.06%,由此业绩大幅增长。

      值得警惕的是,可比公司晨光生物的业绩提示,叶黄素疯狂上涨已成“过去式”。据晨光生物2011年年报,叶黄素当年实现收入同比增长186%,毛利率为28.29%,同比上升10.23个百分点,但其毛利率仍比博浩生物低了一半多。今年一季度,晨光生物净利润同比下降27.87%,其主要原因是“2011年叶黄素市场发生较大变化,2012年市场较为平稳毛利同比减少2000余万元”。多份针对晨光生物的研报认为,去年叶黄素价格畸高,今年将回归正常。

      再查两份招股材料,2007年至2009年,博浩生物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31.35%、24.38%、18.27%;2010年、2011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2.14%、65.79%。由此可见,博浩生物IPO踩准了行业周期的节奏,由此呈现出异常夺目的盈利能力。然而,一旦叶黄素价格下滑,产品单一的博浩生物的业绩是否将上演“过山车”?

      

      产能空置募投项目消化存疑

      营收和盈利暴涨,很容易使人忽略博浩生物产能利用率逐年下滑的事实。

      因原料采购季节因素,博浩生物只在采购期后生产线才满负荷运转,加工完成后进入淡季,由此上半年生产线基本闲置。2009至2011年度,万寿菊浸膏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49.15%、22.45%和16.55%,呈现逐年明显下滑态势。考虑季节性因素,即以设计产能的50%来计算,博浩生物2009年产能利用率达98.3%,2010不到50%,2011年仅为33.1%;反观前份招股书,2007、2008年,公司未经调整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35.54%和39.81%。

      从产销率指标看,公司2010年产销率达130%,但2011年降至81.71%。博浩生物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的走势,与业绩曲线完全不匹配。

      尽管如此,博浩生物还要募集资金进行扩产。据披露,公司募投项目重头戏是“年产2000吨万寿菊浸膏产业化建设”,主要内容为内蒙古子公司新建1条设计产能为2000吨/年的万寿菊浸膏生产线,实际产能逾1000吨,同时还有两条设计产能7200吨/年的万寿菊颗粒生产线。在公司产能利用率本已逐年下滑的背景下,大量产能如何消化是个重大问题。

      互为对照的是,晨光生物也面临产能利用不足的问题。因季节因素,其叶黄素产能利用率在2007年至2009年的产能利用率也较低,且存在波动,分别为37.4%、57.5%和33.2%,这一水平与博浩生物大致相当。当时,晨光生物上市募投项目之一为上游色素颗粒原料的生产,以解决原材料供应问题;但公司上市后便缩减了该项目投资额,其中一个原因是实际产出万寿菊无法达到原设计要求,由此暂缓部分生产线建设减少投资。

      对于博浩生物新增产能必要性的考量,本质是对其快速扩张的疑虑。事实上,通辽博浩新增产能是公司2011年快速扩张的必然结果。2010年,为抵御云南地区旱灾对原材料供应影响,博浩生物在通辽设立原材料第二基地;去年,公司还在云南省其他两地区开展同类业务,希望通过快速扩张来提高叶黄素市场占有率。但在现有产能利用不足情况下,公司快速扩张势的风险不能不加以重视。

      另一方面,一旦产能无法消化,博浩生物将为不断扩充的协议种植规模付出代价。公司每年年初均会与万寿菊农户签订收购协议,以约定价格进行收购。尽管此举能够保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但如果遭遇下游需求减少的情况,公司仍必须按原价为年初定下的原材料买单,届时高额的资产减值也将冲击公司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