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专 版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创业板·中小板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油价形成机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 宗教名胜绝不该上市
    商业开发冲动不能没底线
  • 欧元区最终还得靠自救
  • 或许要另辟探索新途径
  • 高管对自家银行的信心到哪里去了?
  • 以资产管理创新缓释银行体系经营风险
  •  
    2012年7月4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油价形成机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宗教名胜绝不该上市
    商业开发冲动不能没底线
    欧元区最终还得靠自救
    或许要另辟探索新途径
    高管对自家银行的信心到哪里去了?
    以资产管理创新缓释银行体系经营风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油价形成机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2012-07-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刘满平

      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不仅是定价机制改革,至少还包括进一步完善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和财政、货币、税收政策,加强国际石油市场话语权,建立发达的原油期货市场,规避成品油价格市场化过程中国际油价大幅波动所带来的风险等多方面内容。

      刘满平

      近期国际原油市场持续震荡下跌。据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金银岛统计,近22日均价每桶99.092美元,较6月7日基准价下跌8.09%。而据我国《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当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平均移动幅度超过4%,就满足了成品油价格调整的条件。因此,我国成品油价格有望迎来“三连跌”,7月多地成品油价或重回“6元”时代。

      对于消费者来说,油价下跌当然是大好事。自2009年1月实行新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以来,共调整了19次,其中12次上调,7次下调,涨多跌少,所以,该机制引发社会一定的质疑,如今成品油价格有望继续下调,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消除这样的质疑。但是,笔者仍有这样的疑问,成品油价格下调是否就意味着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彻底成功了呢?如果还没有,还要采取什么样措施来推进成品油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呢?

      对于这个疑问,笔者认为首先要厘清一个概念上的误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不仅是定价机制改革。从理论上讲,价格机制一般由四方面构成:一是作为其核心的价格形成机制,二是建立在价格形成基础上的价格运行机制,三是规范价格合理形成和有序运行的价格约束机制,四是为保证价格体制有序运转而建立的价格调控机制。作为价格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价格形成机制是指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以完善有效的政府宏观调控为手段,通过建立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价格指数、完整的成本核算框架、完备的市场交易体制,引导生产、流通和消费的价格制定与调整的制度安排。可见,定价机制只是价格形成机制的核心部分,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是包括定价机制改革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的综合。

      理清了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所包括的内容后,我们就可有的放矢地去推动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这大致包括在现行市场竞争环境下,进一步完善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和财政、货币、税收政策,加强国际石油市场话语权,规避成品油价格市场化过程中国际油价大幅波动所带来的风险等多方面内容。

      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要害在进一步加大规则的公开透明度,促使定价机制走向公开、透明;并缩短调价周期,例如从22天改为10天或者7天;减小调价要求的价格变化幅度,或者采取设置非对称性调价幅度;还可考虑将纽约原油价格以及国内供需因素纳入参考价中,这样才能真正、及时、准确地反映出国际油价和国内成品油市场供求情况。

      成品油价格形成的原则和方式,关键在逐步打破原油和成品油流通领域由几大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的格局,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成品油市场,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用,放松对油源的控制,放开进口业务限制,让民营企业充分参与到石油的进口业务中。特别目前一些国家对资源类矿产开发筑起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高墙,民营企业更能发挥其优势。

      对于价格构成体系,主要是加强对炼油企业成本核算的监管,减少其中的“非成本因素”。参照国际炼油企业平均成本,以社会平均成本而不是个别企业实际成本合理确定补贴标准,建立科学的补贴机制,激励炼油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推动我国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是健全与市场进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和规定,完善立法保护竞争。在涵盖整个国民经济的《能源法》的基础上完善石油单项能源的法律法规,加快制定《石油法》相关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明确石油市场的流通体制、石油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合理的石油监管等;抓紧修改《反垄断法》、《保障措施条例》等法规,对目前与我国石油市场开放相矛盾的行政规章制度进行撤销或修改,加强行政规章制度之间的协调性。通过灵活有效的税收杠杆来调节石油价格波动,弥补价格调节的缺陷,引导生产者各消费者根据市场的供求来安排生产和消费,建立相对灵活的、能反映石油价格市场变化的资源税制度。在油价暴涨时适度增加税额标准,油价暴跌时适度降低税收标准,在原油生产环节征收石油收入税,当国际原油价格低于承受能力时不调节,超过承受能力时,企业生产石油资源的超额利润由企业和国家共享。通过税收杠杆实现企业外部成本内部化,将所得资源税公平返回给居民。

      目前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并没有公布他们的商业库存,而在美国,石油公司的商业库存都是定期公布的。公开、透明的信息传递机制,既可以促进市场充分发挥作用,也能扭转社会公众的不平心理。为此,要建立起良好、及时的信息传导机制,国际油价的实时变化、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石油企业具体亏损额、对社会补贴数量和方式等,都应向社会公开并及时传递变化详情。

      无疑,加强国际石油市场话语权,规避成品油价格市场化过程中国际油价大幅波动所带来的风险,这是推动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最终落脚点。这就需要在国内建立一个发达、完善的原油期货市场,既能使石油企业实现套期保值、规避价格风险,又能利用远期价格信号指导企业未来的生产,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在完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上,笔者认为,我们应慎重选择外汇换石油储备的时机,实现实物储备与资源产地储备相结合,确定经济合理的石油战略储备,目标以达到相当于90天的净进口量为宜(国家承担60天储备,民间承担30天储备)。

      鉴于在石油利益的分配格局中,石油消费国往往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我国应采取务实的石油外交政策,努力发掘合作共赢模式,建立与包括美国、日本等石油消费大国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利益制衡机制,“合纵连横”,全面参与石油竞争的国家博弈,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谈判能力,改变以往不结盟的旧观念,以联合和对抗并举的方式参与到能源定价博弈中去。

      (作者系中国经济学会理事,宏观经济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