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评论
  • 12:专 版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价值
  • A7:研究·数据
  • A8:研究·市场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A117:信息披露
  • A118:信息披露
  • A119:信息披露
  • A120:信息披露
  • A121:信息披露
  • A122:信息披露
  • A123:信息披露
  • A124:信息披露
  • A125:信息披露
  • A126:信息披露
  • A127:信息披露
  • A128:信息披露
  • A129:信息披露
  • A130:信息披露
  • A131:信息披露
  • A132:信息披露
  • A133:信息披露
  • A134:信息披露
  • A135:信息披露
  • A136:信息披露
  • A137:信息披露
  • A138:信息披露
  • A139:信息披露
  • A140:信息披露
  • A141:信息披露
  • A142:信息披露
  • A143:信息披露
  • A144:信息披露
  • QDII营销打创新牌 美国市场仍被看好
  • 管理资产规模达5.3万亿
    专才缺位成信托业最大软肋
  • 游资爆炒杠杆债基 短期市场风险急增
  • 集合信托上半年吸金4107亿
  • 理财超市
  •  
    2012年7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财富管理
    QDII营销打创新牌 美国市场仍被看好
    管理资产规模达5.3万亿
    专才缺位成信托业最大软肋
    游资爆炒杠杆债基 短期市场风险急增
    集合信托上半年吸金4107亿
    理财超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管理资产规模达5.3万亿
    专才缺位成信托业最大软肋
    2012-07-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尤霏霏 制图

      投资经理,30万/年;价值评估师,50万/年;基建投资团队长,80万/年;PE评审总监,200万/年……百度一下信托人才招聘信息,搜出来一摞“绝对高薪”。2012年,信托业的平均薪资已经可以与银行业媲美,但仍是供不应求。其背后的逻辑是:依托于信托资产规模高增长和主动财富管理转型,人才引进不仅要求“放量”,更要求“优质”。

      ⊙记者 邹靓 ○编辑 张亦文

      

      经历了2007年至2009年证券市场的剧烈波动,信托行业进入稳步发展的时期,多数信托公司开始探索利于行业长期发展的人才战略。多位管理层人士表示,“行业好时扩一倍、行业差时砍一半”的做法已经过时,未来需要的,是更专业、更稳定的团队。

      

      人才告急!!!

      一个有4年经验的小本,就能在信托行业找到50万年薪的职位,这在其他行业中是绝少见的。即便中间有些许水分,只冲着信托行业风生水起的势头,也着实很有诱惑力了。

      然而,即便是如此诱人的职位,却是长期面临供不应求的窘境。“信托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常年都是缺少的,不止是缺营销人员、项目管理人员,专业性的人才、高端管理人才同样是缺的。”陕国投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申林这样告诉记者。

      中国信托业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里经历了六次清理整顿,不仅行业发展几度停顿,就连人才也已经过多轮更替。2002年,《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信托理财开始走入投资者的视野,而在当时,信托从业人数仅仅三千多人。即便是在第六次清理整顿及颁布“两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之后信托业迅速发展,从业人数至今也才刚刚过万而已。

      而从2006年至今的六年里,信托行业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增长了十倍不止。公开数据显示,至2012年一季度末,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已达5.3万亿。超过证券投资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规模,成为我国四大金融支柱之一。

      “这样快的行业增长速度,专业人员配备显然没有跟上。不仅是总量上少,质量上也是良莠不齐。”上海国际信托一管理层人士告诉记者。

      

      “不换思路就换人”

      2007年前后正值信托行业第六次清理整顿之际,信托业开始向主动财富管理转型。“之前信托行业留存的人员结构出现老化,缺乏开拓创新的意识,也缺乏市场竞争的意识。当时我们已经意识到,主动财富管理是信托行业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公司在产品设计、项目跟进、组织管理多个环节引进市场化人才,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专业水准、提高工作效率。”上海国际信托管理层人士这样描述。

      大多数信托公司面临的两难抉择是:旧的人员结构缺乏活力且成本极高,启用新团队则面临改革的风险。在当时,上海国际信托提出了一个口号——“不换思路就换人”,在人员配备上采取存量不动、增量调整的策略,以量换质,逐步推进人员结构调整。

      根据百瑞研究分析显示,近年来信托行业人员数量稳步增长,新增人员中以硕士以上学历为主,高端人才主要向大型信托公司聚集。人才引进改善了行业整体学历结构,且专业性人才主要流向了信托业务部门。

      记者从多家信托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调查发现,随着信托行业规模近年来的快速增长,人才引进结构逐渐与银行、证券的金融同业趋同,金融、投资、管理专业人才引入最多,行业平均薪资与银行业旗鼓相当。

      对此,普益财富信托业首席研究员范杰有自己的认识。“在金融行业里,专业对口的传统思路一直都是主导,信托行业也不例外。但是信托行业经过一轮规模井喷之后,战略转型的需求已迫在眉睫。主动财富管理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学历,针对多样化的投资标的也需要匹配更专业化的人才。相比银行系产品,信托产品在设计上更贴近行业特性。”显然,专业人才缺位,是信托公司长期发展过程中的最大软肋。

      挖角、自培双管齐下

      “要说引入专业人才,我们也不是不知道,但是信托行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市场变化比较快。所谓的对口也只能是粗略匹配,除去同业挖角过来的人才,大多数都是边做边学的。”申林坦言。

      从信托行业与其他金融子行业的人才流动模型来看,信托行业人才引进最大的来源是银行业,特别是来自其中的投行部门和私人银行部门。在2008年以前,信托行业也曾是证券、基金、保险投资等其他资产管理机构挖角的对象,只因近两年资本市场低迷、信托行业崛起才有所好转。

      上海国际信托管理层人士表示,从信托公司或是银行挖人,虽然对提升专业水准和机构效率最是可取,但是相应的成本也是很高的。目前大多数信托公司更倾向于招聘应届毕业的高学历人才自建团队、内部培养。一来有利于专业团队的稳定性,二来在扩张期也有利于降低用人成本。

      尽管如此,信托人才队伍的建设依然逃不开“计划赶不上变化”的老话。2011年,银监会发文规范信托产品营销,在打击销售乱象的同时也放开了异地销售。银行渠道要价过高、第三方渠道尚未成熟,面对如此困境,部分大型信托公司开始下决心壮大直销队伍。

      范杰表示,根据目前国内的财富分布情况,预计多数信托公司将在北上广深蓉等地开设异地销售中心,跑马圈地将成为直销渠道的主要竞争方式,信托公司在直销渠道的竞争将逐渐激烈。

      “我们在西安的直销团队已经基本建成,几个重点区域的直销中心也在积极准备。”申林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