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评论
  • 12:专 版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价值
  • A7:研究·数据
  • A8:研究·市场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A117:信息披露
  • A118:信息披露
  • A119:信息披露
  • A120:信息披露
  • A121:信息披露
  • A122:信息披露
  • A123:信息披露
  • A124:信息披露
  • A125:信息披露
  • A126:信息披露
  • A127:信息披露
  • A128:信息披露
  • A129:信息披露
  • A130:信息披露
  • A131:信息披露
  • A132:信息披露
  • A133:信息披露
  • A134:信息披露
  • A135:信息披露
  • A136:信息披露
  • A137:信息披露
  • A138:信息披露
  • A139:信息披露
  • A140:信息披露
  • A141:信息披露
  • A142:信息披露
  • A143:信息披露
  • A144:信息披露
  • A股连跌的推力
  • 公司型基金单独立规已迫在眉睫
  • 别奢望“熨平”经济周期
  • 该是转变外贸政策创汇最大化目标的时候了
  • 化解长期过剩产能还须有长期战略
  • 千万级大户跌成了百万级
  •  
    2012年7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观点·评论
    A股连跌的推力
    公司型基金单独立规已迫在眉睫
    别奢望“熨平”经济周期
    该是转变外贸政策创汇最大化目标的时候了
    化解长期过剩产能还须有长期战略
    千万级大户跌成了百万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公司型基金单独立规已迫在眉睫
    2012-07-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熊锦秋

      ⊙熊锦秋

      

      在去年基金法修订的征求意见稿中,原本规定了公司型基金和有限合伙型这两种新的基金组织形式,但在最近公布的《修订草案》中,两者却分别被“理事会”基金和“无限责任型”基金替代了。

      公司型基金属于法人受托模式,其法律责任明确;而理事会模式中的理事会很可能不能独立对外承担法律责任,理事也要承担较高的个人风险,显然,公司型基金模式更具优势。之所以《修订草案》没有采用公司型基金,业内认为,主要是与《公司法》有相冲突之处。比如《公司法》规定,公司采用大陆法系的法定资本制,这包括“资本确定原则、资本不变原则和资本维持原则”,这三原则要求公司股东要足额缴纳出资并经验资后方可登记设立;公司经营过程中必须保持相当的财产,股东不得随意抽回资本;不得随意增减注册资本。如果开放式基金设立为投资公司,投资人可随时购买和赎回份额,其资产规模是不确定和随时变动的,这就与“资本三原则”相冲突。

      其实,公司资本制度除了法定资本制之外,还包括授权资本制和折衷资本制。授权资本制指在公司设立时虽要在章程中确定注册资本总额,但发起人只需认购部分股份,公司就可正式成立,其余股份,授权董事会随时发行。折衷资本制度,介于法定资本制与授权资本制之间,也授权董事会根据需要发行部分股份,但被限制在公司资本的一定比例内。法定资本制起源于德、法等大陆法系国家,但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大陆法系国家纷纷转而采用折衷资本制。因此,有学者就认为我国《公司法》在公司资本制度选择方面有问题,建议放弃法定资本制,采用折衷资本制。由此看来,在《公司法》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修订草案》的修改难免削足适履之议。

      而且,公司型基金是否必须完全适用《公司法》规制,理论界也有争议。有学者认为,公司型基金是公司和信托相结合的产物,它利用了“公司”这个组织形式,但在法律关系运作层面上,公司型基金的性质是信托,它规定了投资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围绕基金资产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也就是说,公司型基金与普通的公司有着本质区别,它需要有特殊的立法或规定。

      美国对公司型基金专门制定了《1940年投资公司法》和《1940年投资顾问法》(公司型基金属于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属于投资顾问)。英国1997年之前的开放式基金均是契约型,但1996年单独制定了《开放式投资公司(资本可变动性投资公司)条例》,为公司型开放式基金的产生确立了新的法律框架。英国的公司型基金是从信托法而不是公司法演变而来,原因就是为了避开英国公司法的规定。

      根据目前我国的《基金法》,公司型基金可以另行规定。而尽快引进公司型基金并对其单独立规也确已迫在眉睫。但遗憾的是,基金法《修订草案》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公开或者非公开募集资金,设立公司或者合伙企业,其资产由第三人管理,进行证券投资活动……参照适用本法”,也即规定公司型基金参照本法规定。问题是《修订草案》规范对象非常繁杂,既包括公募、也包括私募,既包括契约型、也包括理事会型,唯独没有考虑到公司型基金的特殊性。

      总之,公司型基金的法律关系不应局限于基金公司内部,简单全部套用《公司法》来规制公司型基金,既不合理,也抑制了这种具有强健生命力的基金形式成长,理应尽快对公司型基金单独立规,如能单独立法则更好,可以突破目前《公司法》的一些规定。比如可以规定公司型基金不设监事会,董事会主要职能是监督基金管理人,而非经营决策机关等等。

      (作者系资深经济研究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