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数据
  • A8:研究·数据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美再挥“双反”大棒 风电塔“躺着中枪”
  • 7月楼市显疲态
  • “油改气”开启
    内江船运新时代
  • 华夏银行:国际业务驶入新航道
  • 工信部酝酿退税救钢企
  • 三亚“迷你版”
    稳增长政策祭出
  • 北京新规遏制“阴阳合同”
  •  
    2012年7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要闻
    美再挥“双反”大棒 风电塔“躺着中枪”
    7月楼市显疲态
    “油改气”开启
    内江船运新时代
    华夏银行:国际业务驶入新航道
    工信部酝酿退税救钢企
    三亚“迷你版”
    稳增长政策祭出
    北京新规遏制“阴阳合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华夏银行:国际业务驶入新航道
    2012-07-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去年以来,华夏银行国际业务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12年上半年,面对外贸进出口增速下滑、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波动的新形势,华夏银行国际业务再度实现了规模与客户的大幅增长,表明华夏银行国际业务已驶入健康、快速发展的新航道。

      

      今年上半年,华夏银行累计实现国际结算量464.7亿美元(按中国国际商会统计口径),同比增加168亿美元,增幅达到56.6%。国际业务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0.5%,占全行中间业务收入的27%。贸易融资授信客户比年初增长了48%,同比增幅达到123%。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华夏银行一以贯之的国际业务发展战略和服务理念。

      

      营销机制建设:

      集全行之力为客户创造价值

      

      据华夏银行国际业务的有关人士介绍,华夏银行为了改变对进出口企业服务能力薄弱、国际业务专业人员与客户服务相脱节的状况,自2009年起启动了国际业务条线的营销机制建设。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现已在全行建立了一支素质高、服务能力强的国际业务产品经理队伍,目前,华夏银行国际业务产品经理队伍70%以上的人员都取得了跟单信用证专家资格和国际保理师资格。

      

      华夏银行国际业务营销机制建设的实质,就是要转变服务方式,真正做到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为客户创造价值。新的营销机制推动了一系列新举措的实施,例如,国际业务产品经理考核直接受客户满意度的影响,客户业务需求能够及时顺畅地反映到总行产品研发团队,授信部门实施贸易融资专业审批,开通授信“绿色通道”,为优质企业简化授信流程;国际业务部门实施灵活的收费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客户给予费率优惠等。经过几年的努力,全行国际业务条线呈现出“总行服务分行、二线服务一线、全行服务客户”的工作氛围,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程度。《首席财务官》连续三年授予华夏银行“最佳国际业务银行奖”。现在,华夏银行国际业务条线人人皆知“要为客户节约财务成本”,“为客户设计最佳融资解决方案”。

      

      产品研发与推广注重“接地气”

      

      华夏银行国际业务产品研发过程中,前有分支行产品经理及时反映客户需求,后有总行研发团队把握市场变化,不断优化、完善产品功能。近年来,华夏银行先后推出跨境人民币结算、国内信用证、进口增利赢、进口票证通、出口票证通、出口订单融资等一系列新产品,在市场信贷规模紧缩、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形势下,帮助企业在获得融资的同时,有效增加财务收益。其中,国内信用证产品荣获《银行家》杂志“十佳金融产品营销奖”;出口票证通产品荣获中国进出口企业第七届年会“最佳贸易金融服务创新奖”。

      

      近年以来,面对人民币汇率由单边升值转向双向波动、企业留存外汇意愿有所增强的新形势,华夏银行迅速推出“进口存汇赢”产品,以满足客户借“软”币、存“硬”币的需求,为进口客户实现增值利差收益。

      

      打造“环球智赢·国际金融服务”品牌

      

      2010年,华夏银行推出“环球智赢·国际金融服务”整体品牌,在“服务”二字上做足了功夫。比如,他们首先提出了“专家+伙伴式服务”和“专家+教练式服务”两套服务模式,前者的服务对象是精通资本运营、熟识外汇政策的大中型企业;后者的服务对象是不熟悉外贸业务和融资手段中小型企业。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投资的不断扩大,以及人们出国旅游、求学、劳务的机会越来越多,客户对外汇汇款等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华夏银行利用遍布全球的代理行网络,实现了收款直达、付款同步、多币种汇款、两岸汇划直通车、美元/欧元汇款全额到账等功能,还能对重要或紧急的外币汇款业务,提供电子邮件和电话通知。

      

      专业化、差异化和人性化的服务提升了银行的软实力,为华夏银行国际业务树立了好口碑。

      

      完善机制、创新产品、提升服务,华夏银行国际业务团队正以饱满的热情和信心迎接国际业务的下一个新突破。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