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数据
  • A8:专版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专 版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银行股:泥泞的沼泽?还是即将绽放的玫瑰?
  • 中国银行业的壁垒还将长期存在
  • 矫枉必然过正:
    对银行业认识的群体性错误
  • 巴菲特投资银行股的三大逻辑分析
  • 当心银行股的低估值“陷阱”
  • 银行股短期有交易机会
    趋势机会尚待观察
  • 风险提示
  • 研究会互动
  •  
    2012年8月7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专版
    银行股:泥泞的沼泽?还是即将绽放的玫瑰?
    中国银行业的壁垒还将长期存在
    矫枉必然过正:
    对银行业认识的群体性错误
    巴菲特投资银行股的三大逻辑分析
    当心银行股的低估值“陷阱”
    银行股短期有交易机会
    趋势机会尚待观察
    风险提示
    研究会互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银行业的壁垒还将长期存在
    2012-08-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杨天南

      

      笔者认为,令银行股走低的原因大致如下:一、融资担忧;二、增长速度趋缓预期;三、担心不良资产增加;四、利率市场化令原来的垄断利益消失。

      在中国,银行业是个有特殊地位的行业。有了这个前提共识,就基本可以得出“银行的股东权益大量损失”的这个基本假设不成立,过分担忧资产质量是不必要的。另外,市场化的竞争本来就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即便利率市场化开始推进,这一行业将在较长时间内仍拥有较之其他行业所没有的壁垒。

      如果中国未来的15年-20年有希望成为世界GDP第一的经济体,至少能推断那时的经济状况比今天好,因此,我们无法推导出银行业一定会向坏这一结论。至于增长速度趋缓倒是有可能,但即便增长为零,即便将来不良资产增加,当前的5倍PE和1倍PB已经是这些因素的反映。

      再联系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银行业的不良率居高不下,这5年以来金融危机不断打击国内实体经济,但却看到银行业的成长壮大,这些都足以证明,中国的银行业并不是那么容易遭到重创的。

      当然,笔者也不认为同一板块中,无论大小公司能具有相同的成长潜力,也不认为发展速度不同的公司,必须标出相同的估值。放在银行业上,寻找中型规模并具有进取心的银行才是上策。

      (作者系北京金石致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