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数据
  • A8:专版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专 版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银行股:泥泞的沼泽?还是即将绽放的玫瑰?
  • 中国银行业的壁垒还将长期存在
  • 矫枉必然过正:
    对银行业认识的群体性错误
  • 巴菲特投资银行股的三大逻辑分析
  • 当心银行股的低估值“陷阱”
  • 银行股短期有交易机会
    趋势机会尚待观察
  • 风险提示
  • 研究会互动
  •  
    2012年8月7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专版
    银行股:泥泞的沼泽?还是即将绽放的玫瑰?
    中国银行业的壁垒还将长期存在
    矫枉必然过正:
    对银行业认识的群体性错误
    巴菲特投资银行股的三大逻辑分析
    当心银行股的低估值“陷阱”
    银行股短期有交易机会
    趋势机会尚待观察
    风险提示
    研究会互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当心银行股的低估值“陷阱”
    2012-08-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荣令睿

      

      银行业是个准入门槛和存贷款利差都受政府严格控制的行业,注定这个行业的盈利水平跟政府的调控政策有显著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准入门槛:中国银行的数量相对很少,大型国有银行也就那么几家。相比之下,美国的银行家数远多于中国,而且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有几年的时间里,每年都有上百家银行倒闭。说明中国对于银行的准入门槛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但是,银行业的改革是大势所趋,而这种门槛垄断的放开会打破银行业的垄断地位。竞争的加剧势必影响到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和长期高业绩增长。

      第二是利差管制:中国银行业大概70%的收入来自利差,但利差的多少目前是由政府管制的,一旦进行市场化改革,银行业势必引发激烈竞争。在这场竞争中,谁能从中脱颖而出至关重要,因此,银行股的未来充满变数。当然,利率市场化不是说必然会导致所有银行的盈利水平都下降,但是整个银行业的盈利水平下降是大概率事件。

      第三是放贷政策:中国银行业的贷款主动性目前也还没有市场化。比如一旦要刺激经济了,所有的银行都得增加贷款量,风险难免失控。

      此外,中国的银行业除了受到调控影响外,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不能用短期的盈利、市盈率来作为估值的基础,特别现在银行处于景气度高峰期。一旦经济下滑,银行的利润会消失得很快。因此,银行业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价值投资者追求的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确定性机会,所以投资者在选择银行股的时候也需尽量思考“低估值的陷阱”会否给我们带来危害。(作者系上证·巴菲特研究会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