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数据
  • A8:专版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专 版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部分上市银行半年业绩或有“超预期”
  • 中国经济
    是否回升看东部
  • 银行买债动力减弱 农发债中标倍数意外创年内次低
  • 社保基金入股 建行完成增资建信人寿
  • 上半年苏粤鲁
    居全国原保费收入前三位
  • 人民币对欧元
    大跌1460个基点
  • 分红险给付高峰将至 多地急查险企接招能力
  • 6月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量环比大增近30%
  •  
    2012年8月7日   按日期查找
    7版:金融货币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金融货币
    部分上市银行半年业绩或有“超预期”
    中国经济
    是否回升看东部
    银行买债动力减弱 农发债中标倍数意外创年内次低
    社保基金入股 建行完成增资建信人寿
    上半年苏粤鲁
    居全国原保费收入前三位
    人民币对欧元
    大跌1460个基点
    分红险给付高峰将至 多地急查险企接招能力
    6月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量环比大增近30%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分红险给付高峰将至 多地急查险企接招能力
    2012-08-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蕾

      100亿

      2007年热卖的5年期短期分红险产品,正迎来逾百亿的满期集中给付高峰。

      ⊙记者 赵铃 ○编辑 颜剑

      

      分红险彼时销售火爆的隐患正逐渐体现。据业内不完全统计,2007年热卖的5年期短期分红险产品,正迎来逾百亿的满期集中给付高峰。这无疑对人身险公司(寿险公司和健康险公司)造成了考验,尤其是中小险企的现金流储备及后续服务能力。

      为摸底各险企的“接招”能力,近日上海、北京等多地保监局下发内部文件,要求辖区各险企开展满期给付情况自查工作,以及是否做好应急处理工作等信息。

      

      重点关注中小险企

      “今年迎来给付高峰的,大部分是2007年一些寿险公司通过银行渠道销售的5年期短期分红险产品。据不完全统计,规模大概超过上百亿。”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仅以上海市场为例,来自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的内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沪上分红险给(赔)付金额为29.9亿元,在当地寿险总给(赔)付金额中的占比高达58.8%。然而更大的给付压力将来自于下半年。

      不过,一位地方保监局人士直言,“对于大型保险公司在分红险给付高峰期的应对能力,我们并不担忧,源源不断的新单保费收入足可应对给付高峰。反而是盘子较小的中小保险公司,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

      令监管层担忧的是,一方面,中小险企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储备应对给付高峰;另一方面,因为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相对没有那么稳定,一旦有中小保险公司与当年代销分红险的银行网点解除了合作关系,难免会出现银行方面不愿代办给付业务的个案,这样一来,保险公司将独自面对大量的集中给付压力,中小险企的网点不足“短板”将暴露无遗。

      据了解,在监管的督促下,遇到上述情况的中小险企,正在与相关银行进行协调,让后者继续提供给付服务。

      

      “二次开发”为减压

      相较于中小保险公司,经历过多次给付高峰潮的保险巨头,早在内部制定了减压的应对策略,有守亦有攻。 守,即意味着在销售、运营、财务等相关环节之间建立通畅高效的资金给付服务,提高给付资金到账速度;攻,则在保险公司内部被称为“二次开发”,就是巧借分红及推出新产品等方式进行二次营销,以提高满期业务的续保率或转保率,以截留现金流出。

      沪上一家寿险公司相关人士称,根据以往几次处理给付高峰的经验,只要老保户不急于用钱,经过工作人员的耐心宣传和讲解,很多保户都乐意把这部分到期给付金留在保险公司。“但在今年,不利的外部环境,增加了续保或转保的难度。”

      上述人士口中所讲的不利环境是,2011年“股债双杀”致分红险分红水平下滑。每年的6月至7月,通常是分红险上年红利分配方案集中出炉期。分红险的分红水平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成果,然而2011年资本市场低迷,直接导致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出现下滑,从而拖累了分红险的红利分配。“这对劝说老保户继续将资金留在保险公司有一定影响。”

      “监管部门在一定程度上赞同二次开发的良性方法,但在分红险分红水平下滑的现实下,确实增加了难度。”一位地方保监局人士建议说,保险公司应该针对满期客户开发适合的新产品,重点发展长期型业务而非短期型业务,以提高满期业务的续保率,并同时在产品开发、续保优惠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