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数据
  • A8:专版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专 版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政府支出保增长的困境与超越
  • 请为“新三板”扩容准备好配套措施
  • “购物返钱”埋下的陷阱
  • 设置与现实相适应的人民币国际化阶段性目标
  • 托宾税:法国为何不惜冒险
  • “稳增长”与制度建设
    两手都要硬
  •  
    2012年8月7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观点·专栏
    政府支出保增长的困境与超越
    请为“新三板”扩容准备好配套措施
    “购物返钱”埋下的陷阱
    设置与现实相适应的人民币国际化阶段性目标
    托宾税:法国为何不惜冒险
    “稳增长”与制度建设
    两手都要硬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请为“新三板”扩容准备好配套措施
    2012-08-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谭浩俊

      “新三板”是资本市场的新事物,在各方情况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投资者有所担心和各种猜测完全可以理解。如果配套措施充分,最大限度地将正面作用与效果放大,则“新三板”扩容就将会变成一服良药,那会给管理层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市场体系以最大的信心和决心。

      谭浩俊

      对沪深市场来说,“新三板”扩容,早在意料之中,这次宣布扩大试点至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津滨海高新区,不过是靴子落了地,因而,可能对市场产生的冲击,也已在等待和担心中释放了不少。相反,“新三板”扩容可能会对投资者反应十分强烈的IPO或将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由于“新三板”融资功能属于小额定向融资,扩大试点后融资额也非常有限。以中关村试点为例,挂牌6年来,总共才融资17亿,一家公司的单次融资仅几千万。对于一次较大幅度下跌就能蒸发数千亿、甚至上万亿的股市来说,实在微不足道,不可能形成资金分流潮。更何况,目前“新三板”还只对企业投资者开放,还没有对个人投资者开放,投资分流的通道尚没有真正形成。

      而在 “新三板”扩容以后,一些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新三板”市场融资,而不必再一起聚集到主板和创业板市场。再说,“新三板”定位于为成长性、创新性中小企业提供股份转让和定向融资服务,可以有效避免在主板和创业板市场大规模、大容量融资的问题。所以,可以这么说,随着“新三板”扩容,我国已初步搭建起了多层次资本市场框架。以前,从股份转让系统转到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视同新股上市,要走很复杂的程序,事实上很少有公司成功实现转板。现在,允许在没有融资的情况下直接转板,这是个很大的改进,有利于实质性地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对于中国经济转型也有着一定的助推作用。

      要知道,中国经济所以会出现持续下行的现象,主要原因就是实体经济发展出现了较大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资金、市场、成本等多重压力下,普遍出现了经营困难、运行艰难的现象。如果能通过“新三板”扩容解决困扰那些具有一定市场风险、但又有较好市场前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成本过高问题,无疑是解决了最重要、也是最大的一道难题。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解决好了,实体经济发展以及就业、职工收入提高等基础问题也就解决好了,经济社会发展也就会步入良性轨道。那么,对股市来说,就是最大的、最具震撼力的利好。沪深股市从此走入大牛市,或许是大概率事件。

      只是要引起重视和关注的是,由于沪深股市低迷时间太久,信心严重缺失, “新三板”扩容,如果相关的政策措施不能有效配合、密切协调,可能会形成较大的冲击波。所以,笔者认为,管理层理该在推出“新三板”扩容措施的同时,准备好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首先,管理层可以考虑在一段时间内适当放慢IPO步伐,以避免投资者因为担心资金的分流而产生恐慌。

      其次,规范银行的经营和管理行为。这些年来,银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引起市场关注:一方面在股市频繁地大额融资和再融资,另一方面,在信贷资金投放中,未能让实体经济面临的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的困境有较大改善。所以,在“新三板”扩容、帮助中小实体企业解决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的问题的同时,要求银行也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有效降低对实体经济信贷的成本。只有这样,“新三板”扩容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

      再者,要坚持标准,严防各地利用“新三板”为非实体企业融资。虽然“新三板”对企业有着明确要求,但如果把关不严、监管不力,也会出现融资失位、错位的问题。特别是为企业包装的问题,一旦过度包装,问题也就很难控制。所以,对到“新三板”融资的企业,必须是实体企业,至少眼前是如此。其他企业,原则上不允许进入“新三板”市场。

      “新三板”应尽力保持“新”的特质,市场监管者理应严守统一标准,虽说在“新三板”挂牌比在主板或创业板IPO的门槛低一点,但在成长性、创新性等标准上,绝不能含糊,或者“通融”。特别是在信息披露方面,要坚持让挂牌企业透明一点,尤其是在持续信息披露方面,包括临时公告和年报(经审计),要敦促挂牌企业接受主办报价券商的监管,接受公众投资者的咨询,千万不能让“新三板”变成隐患重重的企业的投机场所。

      总之,“新三板”是资本市场的新事物,在各方面情况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投资者有所担心和各种猜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如果配套措施充分,最大限度地将正面作用与效果放大,则“新三板”扩容就将会变成一服良药。也只有这样,那会给管理层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市场体系以最大的信心和决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