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1:艺术资产
  • T2:艺术资产·新闻
  • T3:艺术资产·聚焦
  • T4:艺术资产·聚焦
  • T5:艺术资产·投资
  • T6:艺术资产·批评
  • T7:艺术资产·收藏
  • T8:艺术资产·大家
  • 2012秋拍:行情调整方向不明
  • 外部因素
  •  
    2012年8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T3版:艺术资产·聚焦 上一版  下一版
     
     
     
       | T3版:艺术资产·聚焦
    2012秋拍:行情调整方向不明
    外部因素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部因素
    2012-08-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邱家和

      

      近日发布的雅昌艺术网的市场报告,在各大拍卖公司秋拍征集的紧锣密鼓中,提醒大家关注目前市场的根本问题:那就是拍卖场上的调整行情方向不明。

      资深市场专家、报告作者之一龚继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导致上述方向不明的三大外部因素: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中的流动性问题、中国艺术品进口的高关税问题、艺术市场投资资金进入套现期问题。笔者认为,其中与艺术市场最近、最具爆炸性、最值得注意的因素,则是近年来入市的投资资金的套现问题。市场报告的序中,特别提到了围绕《砥柱铭》的质疑,以及对基金的清查,这些都是中国艺术市场进入“亿元时代”后金融化、资本化过程中涌现的新问题。

      尽管如此,外部因素主导艺术市场的行情波动乃至繁荣周期却是中国艺术市场的老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的“捡漏”,把艺术品看作财富;到2003-2008年的“投资”,把艺术品看作股票;再到2009-2011年的“资产配置”,把艺术品看作资产,中国艺术市场经历的三个兴衰周期,相关的外部因素各不相同,却都有一个一切向“钱”看的逻辑,体现为“一哄而上”的特点。其中第三个周期有鲜明的金融化、资本化的烙印:龚继遂所列举的三大外部因素都与金融密切相关:货币流动性;进出口税率以及相关的利率与汇率;金融衍生品的套现与退出机制等。

      当然,“一哄而上”的结果与内部因素也不无关系:艺术市场虽然已经跨越了普涨的初级阶段,但专业化、细分化的市场发育不足,投资价值的发现被大量新入市资金带来的投机炒作所取代。从内部因素看,艺术品的物性(媒介特性)决定了其感性(语言)特点,从而决定了其精神价值与文化内涵。艺术市场发展的过程,就是通过专业化、细分化的市场发育,体认艺术品的物性与感性特点,发掘其精神价值与文化内涵的市场价值。

      从前两年的实际运行看,上述外部因素的作用力伴随着金融化所带来的虚拟化过程,反而忽略了艺术品的精神价值而偏重于财富价值。因此,尽管有了证券化等最前沿的产品形式,但艺术品本身所负载的精神价值却经不起检验,导致产品推出后迅速泡沫化而难以为继。

      至于目前市场的方向不明,也与外部因素有关:主导下一波艺术市场发展的外部因素是什么?人们还没有就此达成共识。

      其实这个外部因素已初露端倪,简而言之就是三个字:产业化。

      文化产业的发展,基于国内消费者对文化市场的庞大需求,适应“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历史潮流,也是中国政府因应未来的基本国策。产业化将使艺术品作为稀缺资源而成为资本争夺的目标,演化为产业资本。随之而来的,则是对艺术品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乃至对其感性、物性的再度发掘。这将引导资本、藏家与作为文化消费者的观众等各方参与者,重新关注艺术品的精神价值,也将推动艺术市场的专业化、细分化。因此,虽然产业化在中国也许仍会出现“一哄而上”的局面,带来新的过度繁荣,但无疑会带来中国艺术市场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