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专 版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巡礼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中信证券H股遭美国基石投资者大举减持
  • 季末银行存贷比压力增大 公开市场单日投放资金逾千亿
  • 投资浪潮下的民间资本转型
  • 移动支付标准或年底发布
    招行发布“手机钱包”
  • 粉饰人力报表 保险公司费用成本“人为”虚高
  • 苏州信托完成二次增资
  • 仲信国际租赁公司在沪成立
    意在经营人民币业务
  • 复星保德信人寿获批开业
  •  
    2012年9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7版:金融货币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金融货币
    中信证券H股遭美国基石投资者大举减持
    季末银行存贷比压力增大 公开市场单日投放资金逾千亿
    投资浪潮下的民间资本转型
    移动支付标准或年底发布
    招行发布“手机钱包”
    粉饰人力报表 保险公司费用成本“人为”虚高
    苏州信托完成二次增资
    仲信国际租赁公司在沪成立
    意在经营人民币业务
    复星保德信人寿获批开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投资浪潮下的民间资本转型
    2012-09-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浩子 ○编辑 朱建华

      

      民间资本进入政府所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一直都是个问题,尽管外界舆论从不停歇,政府这几年也逐步放宽了部分投资限制,也落实出台了“非公经济36条”细则,但总感觉民间资本在这个领域还是有心无力,不能遍地开花。特别近期在地方政府受困于资金且无力投资的背景下,这个问题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如何才能更好地将民间资本吸引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如何才能更广泛地激发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从务实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关键并不是现在所强调的那些投资范围、平台搭建等种种因素,关键应该是给民间资本足够的赚钱想象空间。要产生这种空间就意味着政府要给民间资本更多的“权”,给更多的“权”,就意味着要让民间资本参与开发的模式发现转变。以往的BT(建设-移交)模式已经跟不上目前国内的城市化发展需要,BOT(建设-运营-移交)也勉强合适但不是最好,我的建议是应更多地转型成BOOT(建设-拥有-运营-移交)或者BOOST(建设-拥有-运营-补贴-移交),也就是地方政府不仅要出让项目的运营权,还要出让项目的所有权。前者是为了解决项目的盈利性,后者是为了解决项目的合规性和流动性,甚至对于盈利性较差的项目,地方政府还应该给予适当的政策补贴,保障民间资本的合理投资回报。

      当然如此转型,肯定会让许多地方政府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因为这样会导致政府丧失了项目的主导权。不过从经济的整体方向看,这无疑是明智的选择。政府做旁观者不是退步而是一种进步,一方面是后期建设的任务已经越来越轻了,另一方面是未来经济的推动主要来源于运营,而政府受制于各方面的限制长期以来这方面一直都是短板。所以把项目经营权和所有权都移交给民间资本,对民间资本来说是取得赚钱的资本;对政府来说是减少负担。另外项目所能衍生的收益可能并不比项目本身来得少,因此对于两者而言是“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