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新闻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人物
  • 有战略 更要有准备
  • 主导基金创新步伐 低风险产品看上去很美
  •  
    2012年11月5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有战略 更要有准备
    主导基金创新步伐 低风险产品看上去很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有战略 更要有准备
    2012-11-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周宏

      

      把低风险业务放到公司战略上来考虑,这可能是近期不少资产管理公司股东和高管的心声。在偏股基金堆里挣扎了那么多年后,大家都希望在新的市场蓝海中畅游一下。

      不过,在这波低风险大潮中,我们亦可发现,部分公司在债券业务上面准备比较仓促,或是想法不够完整,可能拖累公司的战略业务发展。

      比如,在关键的人力上。一些公司的考虑似乎并不完整。新建团队的人才引入质量上下差别很大,来源上也是五湖四海。这往往意味着,内部整合的难度增大。但产品发行的节奏可能在团队到来之前已经构思完成了。于是,在人员捉襟见肘的情况下,仓促上马的情况也不是没有。这样的团队,未来的考验将会比较大

      其次,除了人员方面,合理的制度制定和团队文化的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但从实际情况看,基金公司往往更重视在数量上的资源配置,比如人员到位、产品到位等。但在软件上,制度安排上,人员风格上显得较为疏失。

      而从历史上看,即便是传统的业务项目,一个疏忽也会导致非常明显的错误。有时候伤及公司品牌。类似情况,行业内不胜枚举。而在不少团队里,团队的团结问题也隐隐存在。这不能不引起行业关注。

      另外,在投入上,债券的投入向来比较少。包括人员设置、战略安排等,投研人才的薪酬也是相对较低的。这在历史上形成了明显,债券基金经理热衷转型股票的行业趋势。基金在债券市场大发展,还要在留人留心上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