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私募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特别报道
  • A16:基金·海外
  • 10月经济数据公布 公私募基金观点碰撞:股市有分歧 债市机会多
  • 不要过度“迷信”
    机构力量
  • 金融危机的“变异”
  • 最近成立的十只偏股型基金
  •  
    2012年11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10月经济数据公布 公私募基金观点碰撞:股市有分歧 债市机会多
    不要过度“迷信”
    机构力量
    金融危机的“变异”
    最近成立的十只偏股型基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金融危机的“变异”
    2012-11-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默罕默德 埃尔里安

      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

      两种金融危机的“变异体”仍在继续重创西方国家的经济,加剧失业和贫困。其中之一,就是我们经常在报纸上读到的,遍布世界各国政府的大问题,比如财政问题。另一个不太明显的结果,则是存在于中小规模企业和家庭居民的身上的问题,比如个人储蓄率问题等。而两者共同的结果是,使得西方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增长仍然乏力,失业率依然高企,收入和财务的不平衡依然明显的存在着。

      主权债务危机是众所周知的。为了避免一个可能的金融抑制状态,全世界各国的政府都在尽可能地使用积极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在当初一片的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下,政府和央行们的出手成功地制止了危机的蔓延,抵消了由于次贷危机引发的一系列的金融风险。但作为这样做的一个副作用。几乎相当多的国家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出现了过度膨胀,很多国家财政的负债表危机重重。

      虽然主权债的信贷质量,因为有各种终极的跨国家地域的“一刀切”合作模式而得到了一定的升高。但这大部分是面上的。各国很可能会继续这样做,但个别国家有所不同。一些西方国家比如希腊,因为脆弱的政府信用,从次贷危机一开始,就迅速被放倒,而至今走不出危险模式。他们更失败的在于,无法为国民提供一个隧道尽处的希望灯火。换言之,对他们国民而言,未来只是漫长无边际的黑洞洞的隧道了。

      因此,其他国家不得不在财政上更多的持负责态度,否则他们同样也会被淹没。他们甚至不得不承担从其他国家转移而来的压力,比如爱尔兰就必须为离岸的银行沉没提供预算。还有一些国家,包括美国,没有面临直接的威胁,但他们同样未能在走出危机方面取得真正大的进展。少数国家如德国,由于已建立起深厚的经济和财政基础,且有经过多年考验的财政纪律和经济结构改革,现在看来形势良好。

      政策路线的多元化,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后果。事实上,各国政策全心全意地共同点只有一个,就是——失望。大家都对曾经依赖的用来支持全球高增长的那些杠杆化的方法的失败,感到失望。所有经济体都不可避免一个过程,全球经济的退杠杆之路开始了。

      目前的策略是,希腊基本上一定会在某些领域内放弃还债。爱尔兰将有选择的进行财政紧缩和改革,英国也会。而美国缓慢地把政策倾斜度从债务人向债权人倾斜,方法则是通过金融压抑措施。德国则是慢慢地默许一个从审慎到相对扩张的,依仗于本土需求的经济增长模式。

      这么多的主权债务危机,必然给各国家,各地区和全球以影响力。并已经被充分关注了。而且,毕竟主权国家有这个权利提高税率,发布严格法规,甚至在极端情况下,没收一些资本。因此他们的危机是可查觉得。

      但其他信贷危机,同样是很严重的,受到的关注就少得多。虽然这些危机同样削弱了社会的诚信,生产力,并有可能导致有能力维持生活标准的家庭明显减少。据我所知,很少有西方国家的中小规模公司,或是中等收入的家庭有经历过金融危机这样的经验。同样他们也无法获得融资规模,尤其是新的融资,他们通常不能够从旧的贷款额度下翻身。

      导致这一直接原因是,众所周知的它们从银行贷款范围内撤出了。商业银行有着不寻常的高风险厌恶情绪,对于这些机构。而且,他们曾经仰仗的声名狼藉的信用中介,比如房屋和汽车的信用中介机构也在这轮金融危机中垮掉了。

      这样的信贷约束,导致了失业率在如此众多的国家持续攀高——往往是从已经很惊人的程度,如希腊和西班牙的25%(其中青年失业率达到50%以上)上继续上升。类似情况也存在于美国(尽管美国失业率低得多)。这样一个问题不只是贫困加剧,失业率持续高企,也会导致社会不稳定,侵蚀国民领导人和政府机构的信任。新的迷惘的一代,有在西方世界孕育的风险。

      政府在解决私人信贷危机方面做得太少。他们必须先理清主权层面的危机,但大多数官员甚至没有一个全面的帮助私人机构的计划。这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