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司封面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报告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布局财富管理高地
    上海虹口“于无声处觅惊雷”
  • 金融机构
    眼中的虹口
  •  
    2012年12月6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特别报道
    布局财富管理高地
    上海虹口“于无声处觅惊雷”
    金融机构
    眼中的虹口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布局财富管理高地
    上海虹口“于无声处觅惊雷”
    2012-12-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吴清(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封三


      ——专访上海虹口区区长吴清

      2012年,中国金融界最耀眼的词汇非“财富管理”莫属,各类金融机构在监管部门“建设一个强大的财富管理行业”的动员下,纷纷吹响加速进军财富管理领域的号角,财富管理成为中国金融业产业升级和战略转型的黄金契机。

      财富管理业的崛起离不开富含深厚金融文化养分和丰富财富资源的城市土壤。从这一逻辑出发,我们将焦点对准了早在2010年底就于国内率先提出“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金融产业集聚区”这一战略定位的上海虹口区,以及这一战略的布局者——虹口区区长吴清。

      一百多年前,中国第一盏真正意义上的电灯在上海虹口区招商局码头被点亮,中国在近现代工业文明的道路上寻得曙光;二十多年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在虹口浦江饭店成立,揭开了中国现代资本市场发展变革的序幕。

      如今,虹口正尝试从财富管理的角度诠释“传承”与“创新”。历史与市场的双重逻辑正在这片“风水宝地”上碰撞出新的“地貌”。

      在虹口这一具有深厚金融文化禀赋和现代化城市功能配套的区域,建设一个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金融服务功能区,和与其毗邻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互为补充、互为支持,成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载体。与其说是地方政府部门的战略规划,不如说是中国金融业加速发展的历史选择。

      如何让虹口这片热土成为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和中国金融业转型升级的福地?在吴清看来,虹口所传承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具有“生命力”的城建思路,使其金融区的建设不再局限于冰冷的钢筋水泥,更包含了浓郁的文化和生活气息。资本碰撞文化,工作融入生活,在吴清心中,奇妙的化学反应正在发生,一幅“活起来”的财富管理蓝图在虹口已经徐徐打开。

      ⊙记者 李彬 王文清 孙旭

      ○编辑 王诚诚

      顺势而为 融旧融新

      虹口在航运金融的创新领域动作频频,一系列新模式新机构落户虹口,充分显示了其进一步聚焦高端航运服务业,不断提升北外滩航运服务能级的决心

      “依江傍河,坐北朝南,虹口得天独厚,的确是个好地方。”谈及虹口,区长吴清开门见山。

      黄浦江、苏州河,上海的两条母亲河在虹口交汇而过,画出一道优雅的弧线。“以水兴城”是近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模式,上海开埠后,中外洋行和商轮公司在此林立,借水运之便建造码头,虹口沿黄浦江地带渐次发展成上海远洋、沿海及内河客货运的重要港口。

      历史传承之下,航运服务成为虹口的一块金字招牌。200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明确将虹口北外滩地区列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点功能区域。

      在吴清看来,尽管天时地利成就了“老虹口”优越的航运服务区位优势,但按照国外先进航运中心发展历史轨迹,随着市场环境的演变和区域地位的提升,传统货运等港口初级功能将逐步减弱,虹口向航运总部基地和航运金融服务等高端产业的升级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变革在悄然发生。

      去年以来,上海航运产业基金管理公司、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有限公司相继落户虹口。据介绍,上海航运产业基金是首个国家层面的航运领域专业基金,为航运企业开辟新的融资途径;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有限公司将试水航运运价指数衍生品交易,是国际上首个以集装箱运价指数为标的的第三方交易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虹口于2010年底正式提出要建设具有财富管理特色的金融服务产业集聚区,这也使虹口成为国内最早提出构建财富管理高地的地区之一。

      “如果说发展航运服务产业是顺应历史沿革的逻辑,那么打造财富管理新地标则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吴清说,从国内外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财富管理领域的市场潜力巨大。

      在吴清看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持续增加,财富管理需求正在飞速膨胀;而从现代金融行业发展规律看,从银行保险到证券基金,财富管理市场蛋糕的“越做越大”将使其成为各类传统金融服务机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是大资管背景下机构转型突围的“兵家必争之地”。

      吴清告诉记者,虹口致力于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的“双重承载区”,去年区里制定的北外滩金融与航运服务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方案,获得上海市政府批准,而在金融领域的发展方面,“财富管理”则是重要的切入点。

      “通过财富管理的切入,虹口将与临近的浦东新区形成错位发展。”吴清表示:“浦东是全方位、多功能的金融中心,大而全;虹口则主要专注于财富管理,小而精。”吴清称,“小而精”的虹口财富管理发展思路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同时,尽管财富管理的切口小,但舞台大,虹口要力求“于无声处觅惊雷”。

      “基金、信托、保险和券商资管,几大资管行业的总规模目前不过十多万亿,与百万亿的银行存款相比还微不足道,因而也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财富管理舞台大有可为,而虹口在这方面也大有文章可做。”

      快速发展 重质重量

      2011年,虹口引进各类金融企业45家;今年1-11月份,又新引进178家。到目前为止,全区金融企业已经超过300家,总量是2010年底的近4倍

      随着虹口发展思路的不断明晰,财富管理领域的“虹口效应”也在持续发酵。

      资料显示,截至“十一五”期末,虹口区有各类金融企业78家,主要是各大证券公司的营业部。而当虹口提出建设具有财富管理特色的金融服务产业聚集区的定位之后,机构进驻热情明显提升。

      据介绍,“十二五”以来,虹口加大了对金融企业的招商力度,不断优化服务环境,一大批优质资管金融企业落户虹口。

      2011年,虹口引进各类金融企业45家;今年1-11月份,又新引进178家。到目前为止,全区金融企业已经超过300家,总量是2010年底的近4倍。同时,还有更多的金融企业纷纷表示入驻意向,虹口北外滩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金融服务业集聚效应逐渐成形。

      首先,入驻企业质量大幅提升。虹口原有的一些金融企业,以证券营业部为主,在业务规模和发展潜力上有一定局限性;随着虹口财富管理聚集区品牌知名度的提升,目前入驻企业的实力大为提高,且多家企业有中外金融机构、央企和知名民企背景。

      其次,入驻企业的类型日益丰富。吴清介绍,目前公募基金公司及其专业子公司、期货公司、银行和保险、券商分公司和子公司、股权投资企业、金融服务公司、阳光私募等逐渐落户,虹口区以财富管理为主的金融服务业特色明显且结构趋向多元化。

      再者,一批具有创新意义的机构聚向虹口。以去年9月在北外滩注册成立的赛领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为例,旗下有国内最大的人民币国际投资基金。另有一批著名投资管理机构和国际专业人士,对虹口正在筹划的对冲基金园区也表示了浓厚兴趣。

      此外,吴清强调说,在入驻名单中,有不少企业的总部和子公司选择把“根”留在虹口。据悉,中信集团、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新华保险、中国建投等都在北外滩购房置业并建立地区总部或行业总部,这些企业的入驻,极大地丰富了虹口区金融服务业的业态,进一步推动虹口金融机构进驻从量向质的提升。

      贴身服务 见智见心

      服务意识贯穿于虹口构建财富管理高地的过程始终,它既包括一系列配套基础设施的硬环境建设,也包括“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的软环境塑造

      形成金融要素集聚,只是第一步。用吴清的话来说,不仅要把好的企业吸引过来,还要把它们留住,支持它们在这里发展壮大,以此进一步带动产业集聚。换言之,如何打造良好的业态环境,是现阶段虹口金融业发展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吴清表示,服务意识贯穿虹口在构建财富管理高地过程始终,它既是一系列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显性的“硬线条”,也包含了“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的、隐性的“人情味”。在吴清看来,正是在服务方面的“软硬兼施”,才成就了虹口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的良好口碑。

      硬件方面,吴清介绍说,虹口谋篇布局财的重点在北外滩。在继续优化地面交通的同时,外滩隧道、大连路隧道和新建路隧道等地下交通线路的扩展延伸以及地铁12号线的建设,大大提升了虹口北外滩地区的区位优势。

      “距离陆家嘴七八分钟车程,交流方便。”吴清表示:“虹口在加强与核心金融区域辐射联系的同时,自身的金融影响力会相应提升。”

      他介绍说,如今在北外滩地区,已建成写字楼使用面积100万平方米;目前在建面积100万平方米;未来,还将继续扩建100万平方米的办公区域。通过对“三个100万”的打造,虹口希望将北外滩建设成初具规模的又一个“小陆家嘴”,并构成陆家嘴—外滩—北外滩“黄金三角”的坚实一角。

      而在“人情味”方面,着眼实际,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是虹口金融业态软服务的焦点。

      吴清举了个例子。国内某家期货公司入驻虹口,由于年龄卡在政策“临界点”,该公司主要负责人的户口迁入难度较大。为此,虹口区人事局局长四处奔走,向相关部门递交材料反复解释缘由,用吴清的话讲,“费了非常大的劲”,最后终于争取到了落户资格。

      近期,虹口正加紧建设金融人才公寓,将原区政府招待所开辟成吸引金融人才进驻的“阵地”。据悉,该区域靠近外滩和陆家嘴,可谓“寸土寸金”。放弃其商业价值的开发而作为金融人才公寓的选址,虹口在吸引金融人才方面的决心和诚意可见一斑。

      “此外,虹口历史悠长,文化深厚,社区相对成熟,教育和医疗资源较为充足。”吴清表示,“上海一些知名的中小学和医疗机构坐落于虹口,可以为金融人才的落户解决‘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在对部分落户虹口机构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虹口区入驻金融服务企业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例如,对新引进的金融服务企业及功能性机构,按类型、规模和级别分别给予不同的投资奖励等。

      灵动财富 宜业宜居

      目前,虹口区已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保护建筑近百处。在守护与开发历史资源的同时,虹口也在着力打造符合现代都市气息的商业圈

      值得一提的是,虹口财富管理高地的发展路径,并未被冰冷的钢筋水泥所局限,其所传承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其金融区的建设思路更包含了浓郁的文化和生活气息。用吴清的话说,虹口的城建思路,是要让财富管理平台“活起来”。

      “从历史看,虹口是文化名人的聚集地,海派文化的发祥地,现代先进文化的发源地。”谈及虹口的文化资源,这位喜欢在周末走街串巷的区长如数家珍。

      目前,虹口区已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保护建筑近百处。鲁迅、茅盾等现代文化名人的故居、“左联”会址纪念馆、外白渡桥等海内外知名的人文景观使虹口有了与众不同的文化底蕴;多伦路、溧阳路、甜爱路等文化名街更浓缩了海派文化的特点,成为虹口提升区域知名度的窗口。在守护与开发历史资源的同时,虹口也在着力打造符合现代都市气息的商业圈。

      吴清表示,区内的四川北路是上海最重要的商业街之一,原本是传统商贸区域,目前政府正在着力改造,将来这个街区会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老融合、有特色、时尚化、国际化、电子化的街区。

      目前,四川北路率先建成了wifi覆盖3.7公里全程的信息化商业街区,并初步实现实体店与电子商务的联动。据悉,在四川北路功能区的发展规划中,虹口还提出了“三区段、五组团”的发展布局,以凯德龙之梦、虹口足球场、鲁迅公园、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为核心商圈,以山阴路、溧阳路、甜爱路、同心路和东体育会路为延伸,带动活力商业的发展,形成集文体休闲、活力商业、都市旅游、交通枢纽于一体的商业中心。

      除此以外,虹口在1933老场坊附近,利用优美的水系和老石库门、老厂房,正在打造集生活、休闲、娱乐和艺术创作与展示功能于一体的上海音乐谷项目。

      让资本碰撞文化,让工作融入生活,是虹口财富管理高地规划在整个城建思路中的题中之意。吴清表示,成熟的社区和多体系的文化商业圈,使得虹口财富管理聚集区显得更具生命力:“这是一种融合的工作生活方式,是虹口打造宜业宜居都市混合体和活力区的特征之一。”

      吴清告诉记者,虹口已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北外滩财富与文化论坛”,已成为财经界和文化界共同的盛会,今后还会持续举办。在他看来,文化对于财富管理高地的建设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却润物无声地日益成为虹口吸引优秀金融机构的一张活名片。

      “今后我们还要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培养具有虹口特色的文化气质,努力形成与虹口发展地位相匹配的和谐社区生态,也相信这片宜业宜居的土地会成为财富管理机构的新地标。”

      华灯初上的虹口,北外滩的面貌与短短数年前已大为不同;若干年后,这片贴着财富管理标签的城区会以怎样的面貌示人,吴清没有正面回答,因为伴随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飞速发展,也许虹口将来的发展格局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可以肯定的是,市场的成长仍在持续,从国富到民富,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空间已经打开,这一行业将为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和建设中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以及务实奋进、厚积薄发的虹口插上更强健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