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研究·市场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广告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泉州金改探索金融输血实体经济 拟建区域信贷征信系统
  • 全国耕地保有量逾18亿亩
    新增石油地质储量50亿吨
  • 保监会严查
    保险中介违法违规行为
  • 银行间债券
    或以存托凭证登陆交易所市场(上接封一)
  • 逆回购灵活应变
    年末资金面好于往年
  • 安青松学术专著入选首批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
  • 公 告
  • 改革“药方”意在长效
    不以托市为目的(上接封一)
  •  
    2012年12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要闻
    泉州金改探索金融输血实体经济 拟建区域信贷征信系统
    全国耕地保有量逾18亿亩
    新增石油地质储量50亿吨
    保监会严查
    保险中介违法违规行为
    银行间债券
    或以存托凭证登陆交易所市场(上接封一)
    逆回购灵活应变
    年末资金面好于往年
    安青松学术专著入选首批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
    公 告
    改革“药方”意在长效
    不以托市为目的(上接封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改革“药方”意在长效
    不以托市为目的(上接封一)
    2012-12-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改革“药方”意在长效

      不以托市为目的

      (上接封一)虽然国际环境仍未见明显好转,但我国内部经济环境却提前出现了复苏迹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47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9%,为今年最高增速;今年1-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32623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7%。在消费与投资均出现回暖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依然保持平稳。今年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0%,维持了近期以来的低位运行状态。

      宏观经济数据的回暖为市场复苏奠定了基础,但随着我国货币政策趋紧,资金匮乏也成为看空市场的常见理由。不过,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1月末,我国居民存款储蓄余额为38.8万亿元。银监会也透露,截至今年9月末,我国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达6.7万亿元。庞大的数字背后,反映出的是我国居民强烈的投资理财需求和“有钱无处投”的尴尬境遇。因此,客观理性地分析,A股市场之所以患有“资金饥渴症”,其原因恐怕不在“缺钱”。

      投资功能逐渐完善 政策累积效应显现

      理性地看,无论是宏观经济形势、市场供求状况抑或流动性预期都并不悲观,市场估值水平也已长期处于低位。2007年沪深300成份股市盈率达43.41倍的峰值后,近三年市场估值一直低位运行,截至今年12月中旬,沪深300市盈率仅为10.5倍,低于2008年时的12.93倍。横向来看,在A+H股上市公司中,中国铁建、中信证券、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大盘蓝筹股均出现A股折价现象,折价幅度普遍达10%至20%。

      然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仍存在新兴市场常见的非理性特点与问题,过去20年形成的经验,客观上促使具有“趋利理性”的投资人更愿意进行趋势投资、跟风投资,而非具有一定“逆周期”理性的价值投资。

      在制度设计层面,“放松管制,加强监管”,为各参与主体营造更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正是监管部门为实现上述目标所定的工作原则。在此原则下,一系列改革措施均在积极推进,以实现市场由注重融资功能向注重投资功能方向转变。

      其中,发行体制改革是为理顺一二级市场价格关系,以形成更加公允、更为切合企业真实价值的发行价格;完善退市制度是为解决A股市场“只进不出”的长期隐患,从更高层次上实现股票市场的供求平衡;抑制“炒新炒差”,是为扭转我国股票市场多年形成的“跟风式”、“赌博式”投资习惯;鼓励上市公司分红强化了公司回报投资者意识,从更长远的角度协调市场的投资与融资功能;积极引入境外长期资金,发展机构投资者,则是为了改善市场投资行为,为市场注入更为先进的投资理念。

      虽然改革政策中罕见直接促成市场上涨的短期“猛药”,但在几味“长效药”的作用下,我国资本市场环境已在政策引导下逐渐发生变化。

      据统计,2010年A股首发市盈率为59.2倍,而截至2012年12月中旬,A股首发市盈率已降至30.09倍;证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也显示,2011年,实施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达到1613家,较2009年增多六成,现金分红金额也由2009年的3890亿元提升到6067亿元;另外,截至今年12月,监管部门累计批复165家QFII机构总计360.43亿美元的QFII额度,境外机构投资者仍在加速流入我国市场。

      种种迹象表明,改革之“长效药”已初见成效。但必须承认,完善资本市场制度无疑是一项长期工作,要解决资本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夯实市场基础性制度仍有很多空间。应当认识到,凡基础性制度改革均为中性改革,不能也不应以单方面“促涨”为目的,与其简单“救市”揠苗助长,不如着眼长远专心治本。理性地认识市场、认识改革,恰是从盲目投机迈向理性投资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