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专 版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国务院国资委
    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方向确定
  • 浙江召开IPO在审企业专项检查会
  • 上证动态指数
    和稳定指数系列即将发布
  • 去年证券行业
    净利润329亿元
  • 税收增速回升去年全年增长11.2%
  • 国家科技奖颁发在即
    上市公司“深度参与”驱动创新引擎
  • 新三板将分流IPO排队企业 资金分流不足为虑
  •  
    2013年1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要闻
    国务院国资委
    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方向确定
    浙江召开IPO在审企业专项检查会
    上证动态指数
    和稳定指数系列即将发布
    去年证券行业
    净利润329亿元
    税收增速回升去年全年增长11.2%
    国家科技奖颁发在即
    上市公司“深度参与”驱动创新引擎
    新三板将分流IPO排队企业 资金分流不足为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方向确定
    2013-01-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李雁争 ○编辑 衡道庆

      未来20年,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工程技术等7个科学领域为重点

      “十二五”时期,优先安排海底科学观测网、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等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记者 李雁争 ○编辑 衡道庆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其中,“十二五”时期,优先安排海底科学观测网、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等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瞄准7个科学领域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明确了未来20年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方向和“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

      未来20年,要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支撑重大科技突破和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针对科技前沿研究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工程技术等7个科学领域为重点,加快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时期,选择我国科技发展急需、具有相对优势和建设条件较为成熟的领域,优先安排海底科学观测网、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等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会议要求健全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全面提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

      海底科学观测网紧锣密鼓推进

      在“十二五”时期优先安排建设的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据记者了解,海底科学观测网建设已经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海底科学观测网,实际上相当于把陆地实验室“搬进”海底。科学家通过声学设备、水下质谱仪、微型基因组探头以及海底井下实验装置、海底化学与生物学实验室等,来监测海底地震,观测“海底下的海洋”及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实现实时观测。

      记者从上海市科委获悉,“海洋环境监测”已列入该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投资4000万元的“东海海底观测网”将在“十二五”期间建成。

      据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剪知愍教授介绍,要想建成海底观测网并非易事。例如,海洋观测需要把高压电传送到海底进行转换,这就需要转换的插头,即接驳盒。在正常环境下插头都可能碰到问题,一旦到了海里,盐水的腐蚀渗漏等因素,对仪器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一些自然灾害,比如地震等,会使得地质、海底地形发生形变,这就有可能把海缆震断或拉断。如何保护海底电缆以及海底观测网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能正常运行,仍是一个较大挑战。

      部分上市公司也已涉足海底观测网建设领域。去年6月,中天科技承担的“深海光电复合缆与湿插拔接口技术研发课题”启动。专家认为,该技术将为未来我国针对资源勘查和环境监测等方面需求的深海海底观测网络大规模建设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