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焦点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信息披露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外盘上涨带动 国内棉花期货一枝独秀
  • 焦炭期价跌势未改
  • 房地产调控新政显威
    建材系大宗商品应声跳水
  • 恒生指数下跌1.5%
  • 着力调仓换股 紧盯超级成长
  • 银行股受累于房价调控 机构研判现分歧
  • 疑似构筑头肩顶
    轻仓观望为主
  •  
    2013年3月5日   按日期查找
    9版:证券·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证券·期货
    外盘上涨带动 国内棉花期货一枝独秀
    焦炭期价跌势未改
    房地产调控新政显威
    建材系大宗商品应声跳水
    恒生指数下跌1.5%
    着力调仓换股 紧盯超级成长
    银行股受累于房价调控 机构研判现分歧
    疑似构筑头肩顶
    轻仓观望为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着力调仓换股 紧盯超级成长
    2013-03-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张德良 ○编辑 杨晓坤

      

      昨日地产股雪崩,加大了短期行情调整力度。与此同时,支撑本轮行情几大力量(经济复苏预期、宽松的资金面、海外市场强势)也渐渐不如此前。在新一轮严厉的房地产调控、IPO重启预期等负面力量影响下,以传统产业估值提升为动力的中级反弹行情,开始渐渐步入衰退期。

      当然,大的上涨趋势仍然保持,主要是目前60-250日均线还处于拐头向上格局,这对短期会构成向上支撑,至少还没有到转向空头下行的状态。不过,中长期均线位置(2160-2250点)将成为最重要的支撑平台,此区域一旦被沽穿,指数就会构成二次探底。目前影响指数最大的依然是金融地产股,其中,蓝筹地产股连续两个月调整后再度加速杀跌,并跌穿5月均线,如短期内不能化解“利空”因素而企稳,包括银行股在内的其他传统产业股,将形成源源不断的沽空压力。此轮地产调控政策出台的时点十分敏感,市场原预期的投资力度加大可能落空,经济复苏由强复苏转入弱复苏,对估值重心上移的打击将是明显的。另一方面,对此次二手房交易以20%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市场理解是有偏差的,由于交易成本的提高,有可能使二手房市场的观望情绪上升,甚至转向于购买新房,则会利好开发商(地产股)。但市场猜测房产税也会快速推行并消除新老划断,这样房地产业的长期风险将持续上升。总体上讲,对于A股来说,如地产股能够快速消化利空而逐步企稳,大盘则有机会维持3-6个月的大型区域震荡格局,甚至不排除出现创新高的情形。但是,中短期内无论指数是否创新高,也将难于摆脱区域震荡的基本范围。近期的投资策略,强调的是调仓换股。

      我们必须明白,经济转型期,一方面是培育新产业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会对传统产业构成负面冲击。与此同时,股市制度本身也在加速市场化和国际化,做空机制的形成,估值定位、投资策略等都会发生大的变化。有意思的是,经济转型期出现熊市的概率不大,像美国100年来经历的三次经济转型,股市均为大型区域震荡,横跨时间短则12年,长则20年。而70年代步入经济转型期的日本,经济增速由10%降至5%,期间的股市则是长期慢牛,15年间指数涨幅超10倍。因此,转型期的A股,中可能难以越过3200-3800点,也有可能实现长期慢牛(10年后达16000点),期间重要的不是指数投资,而应该是成长股投资,特别是在新产业中能够超越行业成长而不断做强做大的公司,即超级成长股。

      笔者认为,选择超级成长股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产业周期,这是大方向,最为明确的是医药医疗、文化传媒(含信息技术服务)和节能环保三个高端服务类产业。还有就是处于萌芽状态的新产业,包括北斗导航、移动互联(4G、二维码)、新能源(页岩气、深海资源)、智能制造(机器人、3D打印)。至于高端制造业,我国最有优势的是轨道交通(高铁)、航空设备(飞机)、智能电网设备等。二是相对估值。首先看总市值规模,以目前传统产业总市值1000亿为目标,“十年10倍”,我们应侧重于关注总市值100亿以下的品种。像医药医疗的股价总市值不到一万亿左右,相当于工行的A股总市值。文化传媒与节能环保更小,仅1000亿左右。不少优势公司的市值规模20-50亿,最有可能伴随产业发展,市值规模增长10倍。其次是关注估值定位,估值指标以市销率(P/S)、市净率(P/B)、毛利率等为主,经验上,当销售收入突破10亿,能够得到市场认同的P/S值水平通常会达10倍。毛利率越高(30%以上较佳),P/S值也会越高。三是股价催化剂,像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以及产业整合购并重组等,其中,大股东资源最为重要,像医疗器械的华润万东(总市值27亿)、雷达及安防的四创电子(28亿)、新材料的方兴科技(34亿)、智能电网的国电南自(41亿)、节能材料的北新建材(107亿)等,其实际控股股东均为实力雄厚的央企。当然,也有一批优势民企也值得关注,像软控股份(70亿)、四方股份(60亿)、以岭药业(142亿)等,机制灵活,技术创新能力突出。

      ( 执业证书:S1450611020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