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司封面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考核指标重营收轻利润
    华虹计通股权激励很另类
  • 株冶集团
    周五起“披星戴帽”
  • 桑德环境
    承接淮南垃圾处置项目
  • 航运业弱复苏 上市航企盼“减负”
  • 拓尔思
    拿到武器装备生产许可证
  • 结盟探矿公司
    风帆股份“开矿”步伐提速
  • 皖维高新子公司
    获配1.62亿吨煤炭资源
  • ■信息大全
  •  
    2013年3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公司·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公司·纵深
    考核指标重营收轻利润
    华虹计通股权激励很另类
    株冶集团
    周五起“披星戴帽”
    桑德环境
    承接淮南垃圾处置项目
    航运业弱复苏 上市航企盼“减负”
    拓尔思
    拿到武器装备生产许可证
    结盟探矿公司
    风帆股份“开矿”步伐提速
    皖维高新子公司
    获配1.62亿吨煤炭资源
    ■信息大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航运业弱复苏 上市航企盼“减负”
    2013-03-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赵一蕙 ○编辑 邱江

      ⊙记者 赵一蕙 ○编辑 邱江

      

      尽管中国远洋近日第二次发布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提示公告,但结合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此前接受采访时关于航运业将获得更有力扶持的表态来看,陷入亏损泥潭的航运业或有望迎来转机。

      

      运力过剩 行业弱复苏

      尽管具体政策和出台时间都是未知数,但相关上市公司并不显得意外。“关于扶持政策,我们的确听说了一些,而且同业公司的高层都有过强烈呼吁。”一家大型集运公司相关人士昨日向记者表示。

      事实上,尽管金融危机已渐行渐远,但航运业一直未曾彻底恢复,呈现长期低迷。相关上市公司受需求减少、运力过剩以及成本高企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近年业绩情况也屡屡“告急”。目前正值2012年年报发布期,一些航运大企业均面临保壳压力——*ST长油因连续三年亏损,眼看就要暂停上市;中国远洋或因连续两年亏损,将被实施“*ST”;而集装箱运输巨头中海集运去年底连续处置集装箱资产,才得以让2012年前三季度亏损的局面不至于扩大到全年。

      从2013年已公布数据看,运价的同比大幅上升并企稳、外贸进出口数据的向好、美国经济的复苏,都折射出航运业最危急的时刻或已过去。但是,复苏的过程仍将是漫长的,困扰着航运业的种种矛盾依然突出。以运力过剩为例,由于前段时间市场相对景气,彼时运力的增加同如今需求恢复缓慢成为一组矛盾。“今年又是运力交付大年,主要是大船的交付。”资深航运专家吴明华告诉记者。

      由此,“纾解”运力困局的一个可能的路径在于对老旧船只的淘汰上。“这方面如果出台政策,可以一定程度上减缓运力过剩的压力。这是国际上通行的运力调控手段,同时有助于加快对新技术的推动和应用。”吴明华向记者分析指出。

      根据《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定》,海船的强制报废年龄至少为25年,较之国际上较为常见的15年、20年来得长。“从产能上说,目前航运属于过剩的局面。政府应该加强旧船拆解速度。通过取消旧船拆解征收的所得税或者其他方式,鼓励旧船拆解,也是一种办法。”国金证券交通运输组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提高准入 “减负”呼声高

      另一个困扰着航运公司的问题就是“负担重”。“希望在税收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比如降低税率。”某物流业上市公司相关人士将“税收优惠”作为“头等提议”,向记者做了陈述。在该公司目前业务中,航运业务占据了不小规模。

      据介绍,航运企业“背负”的成本中,以燃油、港口使用费、船期费为三大成本,但税负也是一个方面。据吴明华介绍,航运企业的税收包括营业税、增值税、吨位税、购置税等等,多达十余种,且税率同国际并不接轨,相对较高,造成成本高企,并不利于国内航运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由此,减轻税负的呼声一直很高。

      关于行业门槛的问题也被相关上市公司提及。“比如,有些企业将报废后船只再投入市场,由于此类船只维护成本低于正常水平,低价竞争的情况干扰了正常的市场价格。因此,希望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和淘汰机制,规范市场。”有两家上市公司相关人士不约而同地表示。

      业内同时还寄希望于金融支持和航运企业同货主的沟通。吴明华指出,金融扶持主要包括设立更多的航运基金,以通过政府引导或参与资金配置,实施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另一方面,希望有政策鼓励航运公司同货主尤其是大型企业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直接减少中间成本,甚至让双方建立长期运输合同关系。这一方式从大物流的供应链角度看更为理想,同时也能给国内航运企业增加机会。

      尽管具体的政策出台尚无时间表,但在航运业弱复苏格局之下,此时出台扶持政策正当时。乐观的看法是,如果今年上半年能够出台有效政策,无疑将给航运业的弱复苏带来很大提振。“尽管行业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要完全恢复还要有一至两年的时间。”吴明华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