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研究·市场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艺术资产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应对日元贬值之道
  • 金砖发展银行将开辟全球化新路径
  • 查一查券商放卫星研报背后的
    资本大鳄
  • 人民币再创升值新高之后
  • 化解城镇化债务融资风险须标本兼治
  • 房价没跌,我认输
  •  
    2013年4月3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观点·专栏
    应对日元贬值之道
    金砖发展银行将开辟全球化新路径
    查一查券商放卫星研报背后的
    资本大鳄
    人民币再创升值新高之后
    化解城镇化债务融资风险须标本兼治
    房价没跌,我认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应对日元贬值之道
    2013-04-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赵庆明

      赵庆明

      安倍政府力推货币贬值政策以刺激经济是以邻为壑之举,但过度强调“货币战争”、甚至建议中国加入货币战,不免掺杂了过多的情绪化在其中,是缺乏理性的,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导致更复杂更糟糕的局面。

      尽管刚经历了一波迅速贬值,如果时间维度略微拉长,就会看到日元汇率相对于其他货币并未明显贬值。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时,日元对美元汇率在105:1左右。自1995年4月创出79.75:1的历史高点后,日元对美元汇率基本上在100:1以上,直到2012年中,日元汇率整体上是走强的。2010年10月底,曾试探上攻80:1,离1995年4月时的历史高点仅一步之遥。2011年3月发生大地震后,日元迅速冲破此前的历史高点,创出了76.25:1新的高点,此后经过短暂调整,直到去年11月初,日元对美元汇率基本上在75-80:1的狭小区间内波动。就主要国际货币来看,自雷曼兄弟破产以来,日元是少有的强势货币。对于日元的这种强势学术界(也包括部分市场机构)并不理解,因为日本的经济表现在危机期间并不明显的好于欧美,甚至更差。

      去年11月,野田佳彦宣布解散众议院,日本开始大选。决定再度出山的安倍晋三多次指出日元汇率高估是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安倍当选新一届首相后,日元汇率加速贬值。到今年3月12日,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突破96:1,相对于去年的汇率,贬值超过28%,与去年大选启动时相比,也跌去了20%。不过,当前日元对美元汇率仍然高于危机前的水平。当然有很多机构预测,日元对美元汇率今年有望跌破100日元/美元。不过,进入2013年2月后,日元汇率出现明显的横盘迹象。

      雷曼兄弟破产至今,美元指数绝大多数时间低于危机时的80,目前在82到83之间,与危机前水平相当。而欧元则基本上处于贬值状态。今年以来,欧元对美元汇率先是上涨,2月1日一度向上突破1.37:1,但此后呈现一路下跌走势,日前欧元汇率远低于危机前的水平。自2005年7月至今,人民币对日元升值幅度为10%,而同期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为29%,日元并未明显贬值。实际上在2009年初到2012年底四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人民币对日元实际上处于贬值状态,这与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的状态形成显著的对照。

      在深一步分析,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和衰退并非过去几年日元升值所致。

      必须指出的是,日本经济的实际表现并没有宏观数据所表现出的那么差。多年来,日本的失业率都维持在5%以下,当前仅为4.2%,在发达国家中是非常低的。而在劳动人口逐步减少的情况下,再用GDP来衡量经济状况就不准确了。因为劳动是两大生产要素之一,在劳动生产率(TFP)无法提高的情况下,劳动人口的减少必然导致产出也就是GDP的萎缩。据日本政府部门的统计,日本人口自2007年起连续下降,2011年人口减少了20.4万人,到2011年底,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人口总数的23%,而15岁以下的儿童人数则下降到13%。

      以GDP衡量的经济衰退带有必然性,除了人口因素,还因为日本企业错失了技术创新时机。最近几年,韩国企业在家电、手机等日本传统优势领域全面超越日本企业,甚至在汽车方面与日企的差距也在大大收窄。曾经长期在家电领域称霸全球的日本三大家电生产商夏普、松下、索尼近年来纷纷出现巨额亏损,主要原因是技术创新上出现了失误而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当然,不可能否认近年日元的走强对它们确实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日本政府试图通过日元贬值来改变进出口以拉动经济增长,因为没有对症下药,所以日元贬值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日本经济长期以来的不景气,也就是说未必利己。但日元的急剧贬值一定损人,必将抑制周边国家对日本的出口,据笔者的观察,全球外汇储备中投资日元的主要是亚洲国家和地区。日元的急剧贬值必然导致这些国家外汇储备中的日元资产大幅缩水。这不能不说是不道德的刺激经济手段。

      欧美的量化宽松并不直指本币汇率,而是通过维持低成本融资来刺激消费和投资,而日本当下的政策却是直指汇率,希望通过日元大幅贬值来刺激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如果中韩等亚洲国家为了对冲日元贬值也使各自货币贬值,必然引发一轮竞争性的货币贬值大战,整个亚洲地区可能陷入混乱。

      因此,无论如何,跟随贬值策略绝不可取,但也不能、不应放任日本政府人为的贬值政策。中国、韩国应通过双边和多边场合与日本协商、谈判,要日本清醒认识到操纵日元贬值的不利后果,劳动人口减少并且伴随着企业技术创新上的失误,才是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主因,单纯依靠宽松货币政策以及不负责任的货币贬值政策,而不正视问题的根源,日本经济仍将会在原地打转,不可能走出困境。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