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互动
  • 7:书评
  • 8:艺术资产
  • 9:股市行情
  • 10:市场数据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怀疑“真实”
  • 对传统的重新发现——应天齐作品赏析
  • 【画家自述】
  • 版画冠军的华丽转身
  •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未来可期
  • 《罗马》:用微观方式表现宏大的文化诉求
  •  
    2013年4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艺术资产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艺术资产
    怀疑“真实”
    对传统的重新发现——应天齐作品赏析
    【画家自述】
    版画冠军的华丽转身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未来可期
    《罗马》:用微观方式表现宏大的文化诉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未来可期
    2013-04-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唐子韬 ○编辑 陈羽

      

      1998年,在一次北京的展览上,一位美国人以1.5万美元买走了曾梵志的作品《面具系列No.6》。10年之后,这件作品在香港佳士得的拍卖夜场出现,并以7536万港币(约合970万美元)的价格易主,创下当时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十年间,此作品的价格飙升了将近650倍。这已不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唯一神话。多年来,我们已经见证了一个事实:很多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仍处于“盲流”状态的中国艺术家,被西方人发掘,以低廉的价格买入其作品,经过十几年的市场培育,再以几十倍、几百倍的价格卖出。用这种模式,西方人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天王”。

      从上海的香格纳到伦敦的高古轩,曾梵志的成功为国内的后辈提供了极佳的榜样。1990年,还是湖北美院大三学生的曾梵志,在自己筹备的首次个展之后,被香港画商张颂仁选中参加欧美巡展。正是这个展览,让西方人认识了众多中国当代艺术家,也诞生了众多当代艺术明星。此后,在西方办展,被欧美大画廊代理,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成功模式和标志。

      对于西方的顶级画廊和拍卖行而言,曾梵志这样的艺术家如同NBA中的华人球星,是吸引中国投资者的绝佳人选。中国拥有越来越庞大的藏家群体,实力不容小觑。这些中国藏家往往十分关注西方拍卖行中的中国艺术家,紧跟潮流、竞相出价。张晓刚、岳敏君,乃至周春芽、曾梵志等的拍卖神话还将持续上演。

      去年年底,在伦敦高古轩举办的大型个展让曾梵志保持了市场高位。2012年,曾梵志作品拍卖全年成交额接近两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当代艺术普遍遭遇“滑铁卢”的一年,曾梵志的行情仍然被业内看好。

      如今,有很多人怀疑,曾梵志的市场高位还能坚持多久,甚至有人已经开始唱衰这位“当红巨星”。但至少近些年,在高古轩、白立方等西方顶级画廊的高调推广之下,曾梵志作品的市场会继续坚挺。在前不久世界权威艺术市场咨询公司Artprice发布的2012年世界拍卖成交额前500名中,曾梵志位列第八。虽然排在赵无极、朱德群、范曾等华人“老大师”之后,但拥有持续稳定的国际市场的曾梵志,未来仍然不可限量。

      只是,值得提醒的是,当年英国人萨奇的炒作手段——大规模展览造势之后清仓出货,让他手中的那批中国当代艺术品在西方市场完成最后一波集体高潮,也让很多后续接盘人深受其害。

      尽管近几年,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的中国当代艺术夜场都曾创下佳绩,但很明显,离开了曾梵志、周春芽这样的撑场选手,结果恐怕会是另一番景象。当然,这并不代表西方市场对中国当代艺术群体的抛弃,恰恰相反,西方人仍在通过成熟的市场机制,不断寻找、挖掘新的中国艺术家,培养后续力量。此外,在欧洲经济普遍萧条时期,西方藏家手中的存货仍然是兑现利器。对于拍卖行而言,“中国当代”的主题仍需继续下去,中国藏家仍可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