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地方政府携手投资机构 吹皱区域性OTC一池春水
  • 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创投行业最坏时期已过去
  • PE参与定增热情重燃
    市场难料并非包赚不赔
  •  
    2013年4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公司·融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公司·融资
    地方政府携手投资机构 吹皱区域性OTC一池春水
    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创投行业最坏时期已过去
    PE参与定增热情重燃
    市场难料并非包赚不赔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PE参与定增热情重燃
    市场难料并非包赚不赔
    2013-04-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赵晓琳 ○见习编辑 华笑丛

      ⊙记者 赵晓琳 ○见习编辑 华笑丛

      

      随着A股定增市场回暖,PE再度燃起了对定增项目的热情追捧。昨日,农银无锡股权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捧场均胜电子定增项目即为最新的案例。但回看近两三年,PE参与定增市场“高开低走”案例常有,采用此种方式参与二级市场并不一定是包赚,应充分考虑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定增收益近期回落

      数据统计显示,3月A股定向增发市场回暖明显,完成定增企业数量稳步回升。26家A股上市公司实施了定向增发方案,环比增加53%;融资金额总计260.2亿元,环比减少3.8%。与此同时,有32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了定向增发预案,环比增加28%;预计融资金额总计793.3亿元,环比增加50.5%。

      然而在定向增发收益方面却已开始随着市场小幅下探而变得不乐观。根据投中集团统计显示,2013年1月至3月完成定增的上市公司定增上市首日平均收益率逐月回落,分别为35.7%、25.1%和20.6%。

      为何PE热衷上市公司定增?曾经热衷于定增、如今以并购为主的某PE机构负责人称,二级市场估值下降是定增吸引PE的基本前提,其次参与定增一般只锁定1年,与IPO长达数年可能还不能实现退出相比,风险相对小。此外,还存在一些小型PE在一级市场的竞争中“落败”,转向做定增。

      “确切地说,它们都不是正统的PE或者阳光私募,针对一个定增项目,专门去做个信托计划,很容易实现,一般能获取相对稳定收益。但这也反映出PE机构在募资艰难的大环境下,借道有限合伙进行股权质押融资的做法,这会将风险放大。”上述PE机构负责人表示。

      对赌协议为PE保底

      除了融资方式的风险,PE参与定增的收益风险也是存在的。在大股东和PE机构的合力支撑下,中超电缆2012年末完成增发,盛世泉金和盛世荣金两家PE各自认购1470万股,合计投入3.9亿元。受累于当时大盘持续低迷,中超电缆定增股份上市时,股价已经大幅低于增发价,如今尽管股价回升不少,盛世泉金、盛世荣金依然浮亏。

      由于二级市场的不确定性,参与定增后,不少PE制定策略,采取“不管盈亏、解禁即退”的方式。不过,记者获悉,部分上市公司为了完成定增,不惜与参与认购的PE私下达成保本保盈利的对赌协议。一般操作模式就是,解禁后,股价如高于定增价格15%,对赌协议失效,若低于该浮盈比例,上市公司须通过其他方式补偿PE。

      “在监管部门核准的发行期限快要过期时,市场不给力,股价低于发行价,但公司又不愿再重新申报的情况下,最容易选择此方法。这也算是业内空开的秘密。”上述PE人士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