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专题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纵深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地产
  • A6:信息披露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逃离IPO堰塞湖 并购借壳成蹊径
  • ST澄海重组面纱揭开
    中技桩业改道借壳上市
  • 急施重组化解潜在风险
    T公司提前打响保壳战
  •  
    2013年5月7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公 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公 司
    逃离IPO堰塞湖 并购借壳成蹊径
    ST澄海重组面纱揭开
    中技桩业改道借壳上市
    急施重组化解潜在风险
    T公司提前打响保壳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逃离IPO堰塞湖 并购借壳成蹊径
    2013-05-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并购俨然成为分流IPO的“最新战场”,无论是拟IPO企业“借壳”上市公司,还是上市公司收购拟IPO企业。随着今年IPO政策环境愈发“严苛”,这种趋势愈加明显。

      ⊙记者 赵一蕙 ○编辑 邱江

      拟IPO企业频“出镜”

      伴随中技桩业重组ST澄海的步步推进,这家原拟IPO公司将眼光“转投”借壳的做法成为此次交易的一大关注点。事实上,碍于IPO企业“堆积”的压力,近期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例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拟IPO企业的身影。

      今年1月中旬,成飞集成宣布收购同捷科技,拟以“现金+股权”的方式向中科远东等21家企业及雷雨成等36名自然人购买其持有的同捷科技87.86%股权。同时,募集不超过1.67亿配套资金,用于支付股权收购款和提高整合绩效。

      同捷科技其实是创业板首批上报IPO的企业。公司于2009年启动改制,引入创投开始计划冲刺国内A股市场。同年,创业板开闸,但同捷科技上市申请却被证监会否决。如今,通过成飞集成的这起并购案,同捷科技终于实现了“曲线上市”。

      其实,在这之前早已有准备IPO的企业被上市公司并购的案例,但成飞集成对同捷科技的收购宣布时机,正好在今年年初IPO财务核查“风暴”启动之初。尽管上述收购已经筹划多时,但在IPO愈发严苛的政策背景下,该收购案俨然让市场看到了并购成为IPO之外的第二退出渠道的“钱”景。

      无独有偶。就在几日前的5月4日,三五互联发布了发行股份及现金支付购买资产并配套募资方案,通过此次交易,公司将收购中金在线100%股权。中金在线早先曾拥有单独IPO的计划,公司在2007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后,吸引到了多家机构进驻。但在IPO候审企业重重的境况下,公司选择了更为快捷的方式,通过被上市公司并购实现了资产证券化。

      而此番中技桩业对ST澄海的重组,更是以借壳的方式在上市公司层面“复活”。较之上述普通并购案例,在该重组案中,一方面原投资股东可以继续实现对控制权的把握而不至于“拱手相让”,另一方面也实施了配套融资。

      上市公司成为“生力军”

      根据最新的数据,截至5月2日,已有近170公司家终止IPO审查。这些企业的IPO之路遭到挫折之后,势必将会有更多的眼光投向并购市场。而近期趋势显示,上市公司将成为其中的一大“关注点”。

      一方面,对于作为被并购对象的投资者来说,上市公司作为收购者,对收购标的都开出了不错的价码。例如,中金在线100%股权预估值为2.08亿元,增值率为103%;同捷科技股权溢价率虽然有所不及,为44%,但该公司正面临业绩下滑的风险。在退出渠道缺乏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因为资金支持渠道多样,收购给出的溢价对于标的公司的投资者依然具有吸引力。同时,若采取发行股份方式购买的话,标的公司投资者则还能够直接拥有上市公司的股权。

      另一方面,在并购方式上,由于上市公司身份,在操作层面上呈现出更多的灵活性。上述案例中,不少公司都采取了募资和发行股份、现金支付等组合的方式。如成飞集成对同捷科技的收购案,现金收购的部分仅为7%,且通过募集资金方式进行,剩余80.86%的股份采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这样,在该笔收购中,上市公司实际并未动用大笔现金流,同时还可以募集部分资金进行后续整合。

      与此同时,除了并购之外,一些终止审查公司也成了一些上市企业的对外参股标的。今年4月,方圆支承宣布参与惊天液压增资扩股,而后者于2010年申请创业板IPO,但在今年3月“终止审查”。此次上市公司的入股,或许亦是看中该公司对资金的渴求以及其后续发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