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研究·市场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艺术资产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数据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重组方案已逾期 自作主张再延期 *ST黄海违规之举难言“无心之失”
  • *ST武锅B再起波澜
    大小股东“斗法”升级
  • 高管再掀减持潮 强势股首当其冲
  • 大股东增持如作秀 逾六成比例不足1%
  •  
    2013年5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公 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公 司
    重组方案已逾期 自作主张再延期 *ST黄海违规之举难言“无心之失”
    *ST武锅B再起波澜
    大小股东“斗法”升级
    高管再掀减持潮 强势股首当其冲
    大股东增持如作秀 逾六成比例不足1%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股东增持如作秀 逾六成比例不足1%
    2013-05-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见习记者 曹攀峰 ○编辑 孙放

      

      大股东出手增持上市公司股票,是动真格,还是仅仅表个态?从实际增持量就可窥见其诚意和决心。据上证报资讯统计,今年以来,已有42家公司发布了大股东增持计划完成公告,仅有两家公司的增持规模接近2%的上限,27家公司增持规模均低于1%,部分甚至在首度增持后再无下文,“作秀”意味明显。

      增持行为多数“虎头蛇尾”

      蒙发利昨日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邹剑寒、李五令完成增持,共增持30万零40股。回查其首次增持公告,彼时,上述一致行动人即表示,将在12个月内增持不超过股份总额1%的股份,且最低不低于30万股。而经过12个月后,上述一致行动人增持的数量比首日承诺的下限30万股,仅多出40股。若按上限,则需增持240万股,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无独有偶。渝三峡A控股股东的增持行为也稍显“吝啬”。该公司日前公告显示,大股东化医集团于去年5月3日首次通过二级市场买入2万股股份,占总股本0.011%,并表示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增持不超过总股本2%的股份。从增持结果看,该公司仅首次公告时增持了股份,此后便再无动作,最终增持股份总数也仅为2万股。

      上述两家公司并非个案,大股东的增持行为时常是“雷声大雨点小”,达到2%上限的案例很少。据上证报资讯统计,今年以来公告完成增持的42家上市公司中,仅有民和股份和理工监测的增持比例在1.9%以上,离2%的上限较为接近。而其他40家上市公司中,27家上市公司的增持规模在1%以下,占比64.3%。蒙发利、榕基软件、江特电机等公司均是压着承诺的规模底线完成,中国神华、渝三峡A等公司则是首次增持后,便无增持下文。

      增持动机值得仔细甄别

      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股份,通常被认为是公司基本面无碍、未来前景可期的象征,因此大股东挺身增持往往能起到维护股价的作用。不过,也有部分动机不纯,实际增持犹如“蜻蜓点水”,作秀意味更浓。

      以渝三峡A为例,该公司控股股东于去年5月3日首次在二级市场增持,而该增持时点正是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关键时点,在增持的前几日,即4月27日,该公司调整定增方案刚获得当地国资委批复。而根据定增方案,大股东化医集团表示要认购不少于40%的定增股份。然而,遗憾的是,今年1月26日,渝三峡A定增未获证监会通过,化医集团的增持也是再无下文。

      除护航定增等现象外,不少上市公司股东增持是在外力推动下做出的被动应对。如突遭不利消息冲击,上市公司为稳定股价和投资者信心,控股股东短期内会作出增持股份的举动。如去年遭遇塑化剂事件的贵州茅台。此外,也有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是在质押股权逼近价格警戒线下的被动选择。

      长期关注大股东增持的某策略分析师表示,控股股东增持上市公司,一般是基于对上市公司未来前景的看好,或者认为股价低估而做出,但也有部分上市公司存短期维护股价的动机,而令增持效果大打折扣,需投资者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