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价值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专家建议出措施
    严防地方乱投资
  • 通信增收入降成本运营商宽带建设将提速
  • 油气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干预有助引入民资
  • 基建民间资本进入机场轨道交通等增长可期
  • 制度红利
    或催生投资机会
  •  
    2013年5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专家建议出措施
    严防地方乱投资
    通信增收入降成本运营商宽带建设将提速
    油气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干预有助引入民资
    基建民间资本进入机场轨道交通等增长可期
    制度红利
    或催生投资机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专家建议出措施
    严防地方乱投资
    2013-05-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卢晓平 梁敏 秦菲菲 ○编辑 衡道庆

      

      新一届政府履职以来,改革的重拳可谓势大力沉。取消和下放117项行政审批事项,更是受到社会各方广泛关注。这场“自我削权”的改革也引发了专家学者的热议: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取消和下放项目审批权后会否造成地方投资冲动?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昨日分头采访了一些专家。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权威专家表示,行政权力的下放是必然趋势。但不能光下放,必要的监管要跟上。否则,就容易产生“一放就乱”的局面。比如,对煤炭行业的监管,就需要包括规模、安全设计等在内的量化指标;对钢铁行业的监管,还得有包括发电量、脱硫等技术指标考量。

      简政放权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对此,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研究员左传长表示,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不意味着政府作用要削弱。在有些领域,不但不会削弱,还要加强,尤其是宏观预期方面。而微观事务方面,一定要放权给市场。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理论室主任刘霞辉认为,一直以来,我国对于投资项目审批控制都比较严格。事实上,很多投资项目都是企业行为,因此,行政审批权应该下放。

      不过,刘霞辉也称,下放项目审批权也存在弊端。目前,国有企业在投资中仍处于领导地位,而国有企业的项目并不是完全按照审批来的,如果完全放开审批也会存在问题。

      如何避免上述情况?刘霞辉建议,政府应加快相关的改革措施,尽快使企业(包括国有企业)行为市场化,政府尽快从项目中撤出来,交给市场来决定。另外,中央取消和下放项目审批权,并不代表不评估,应该加强有关部门、公众或者第三方对项目的评估。

      针对在取消和下放项目审批权后会否造成地方投资冲动,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张汉亚表示,项目投资是企业行为,应该相信企业自己的能力,企业要盈利要对自己负责,有些项目企业觉得可以上就上,不可以就不上。他认为,市场行为就应该交给市场来调节,要相信市场的力量。

      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认为,释放改革红利,先从政府转变职能入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现在的步骤是,政府转变职能,下放审批,从而激活民间投资,加之金融改革跟上,等这些改革见效后,会让经济保持在一定增长速度上,之后再不失时机地调整税收分配体制。

      现在很多民营企业一再表示,他们有投资能力,但是投资环境不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是重要的制约瓶颈。对此,霍建国认为,下一步简政放权需要有两方面特别关注的:一方面要下放投融资审批和改变产业指导目录,如果做不到,也要大量减少限制,把支持和鼓励类的转为简单的登记,使企业投资更加便捷化。

      此外,在投融资和金融领域有所突破。金融要继续市场化,才能逼迫部分资金流向其他社会企业,而不是利用现有的金融体制,让金融企业吃利差、保国企,这样下去会越走越偏。放活一批金融机构,让其更活跃,也可以激发整体经济的活力。金融体制改革的空间还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