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专访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财富管理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广告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现在担忧美国退出QE尚早
  • 推进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一次大博弈
  • “钱荒”掀开了银行风险冰山一角
  • 个别地方公然要求企业统计造假!
  • 我国碳市场如何避免陷入EUETS僵局
  • 马云颠覆传统金融又一招
  •  
    2013年6月27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观点·专栏
    现在担忧美国退出QE尚早
    推进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一次大博弈
    “钱荒”掀开了银行风险冰山一角
    个别地方公然要求企业统计造假!
    我国碳市场如何避免陷入EUETS僵局
    马云颠覆传统金融又一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我国碳市场如何避免陷入EUETS僵局
    2013-06-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窦 勇 马 涛

      ⊙窦 勇 马 涛

      

      由于欧洲经济衰退和配额供应过量,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近几年来呈现饱和状态,EUA(欧盟碳排放配额)价格持续在低位徘徊,CERs(CDM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价格更是不断下挫,从10欧元以上跌到1欧元以下。前不久,欧洲议会以334票对315票否决了由欧盟委员会提交的“折量拍卖”救市计划,EUA价格随之大跌至历史新低。在欧盟碳市场非常低迷的背景下,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碳交易试点,深圳碳交易市场本月已正式启动,如何避免出现欧洲式碳价危机应当早做预案。

      “折量拍卖”计划原本希望能允许从供应过剩的交易体系中暂时移除大约9亿配额,以刺激碳交易市场。这个计划的折戟表明,欧盟内部就业和环保的矛盾十分突出。长期以来,保守势力认为保护环境会影响经济增长,削弱欧盟产品竞争力,从而使欧盟境内失业率上升。特别是在欧盟经济复苏步伐滞重的背景下,保守势力更反对任何可能威胁就业和经济增长的行为。此次反对“折量拍卖”计划的波兰、希腊、塞浦路斯等国多是遭经济危机重创的国家,对他们而言,发展本国经济显然要比拯救EU ETS更加重要。但是,左翼势力认为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并不悖行,并且从长远来看,欧盟的环境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反过来阻碍欧盟的经济运行。此次欧洲议会的表决中,赞成票和反对票基本持平,反映出两派的斗争依然激烈,这样的争论仍将持续。

      虽然欧债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是碳价下降的原因之一,但是近些年来,大量的欧洲企业将生产活动转移到东欧和亚洲地区也是导致欧盟境内制造业下滑和碳价下降的重要原因。欧盟区域内减排政策和海外策略制定之间存在矛盾,上述的转移活动既造成了欧盟境内的“碳泄露”,又造成了欧盟境内通过EU ETS实现整体减排的假象。而由于东欧和亚洲地区的技术水平普遍落后于欧盟,从全球范围考虑,这种产业转移实际增加了碳排放。何况,比起区域内的减排政策,欧盟更倾向于鼓励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大国减排以抵消欧盟在境外的排放。

      对于EU ETS未来走向,短期来看,低廉的碳价格会使交易额大幅缩水,欧洲碳市场将陷入沉寂。碳价下降,会使将配额拍卖收入用于增加社会服务和支持绿色政策的国家面临财政赤字,从而可能把这些国家推向选择征收碳税。中期来看,欧洲碳市场存在较大变数,此轮“折量拍卖”投票中有64票弃权,若下轮表决前能解决弃权国关心的问题,欧盟委员会或将提出更加“雄心壮志”的目标。长期来看,只要欧盟2020年和2050年的碳减排目标不改变,欧洲碳市场将重返繁荣。根据欧盟的相关规定,从今年开始,EUA将逐步采用拍卖的方式代替目前免费发放的方式,随着EUA分配方式的改变,EUA价格会逐步上升。

      EU ETS受挫,使得国际碳市场陷入僵局,但其对促进亚太地区碳市场的良性发展却能起到积极作用。亚太地区是决定国际碳市场成功与否的关键,中国因素则是重中之重。作为碳排放大国,我国已在7个主要工业城市展开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计划在2020年建立全国范围的碳交易机制,届时将成为仅次于欧洲的第二大碳市场。我们认为,我国碳市场建设应充分借鉴EUETS的经验教训,当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其一,在政府的指导下展开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和碳市场的建设。欧盟内部各成员、各组织从自身角度和眼前利益出发,难以就如何应对当前欧洲碳价危机达成一致。我国应明确建立碳市场的目的,放眼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性和全局性,建立起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考虑到碳市场在我国还是新兴市场,尤其需要政府部门的监管和引导,加强对市场风险的防范,促进碳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其二,建立完善周密的碳市场应急处置方案。欧债危机导致经济衰退引起配额供大于求是此次碳价危机的原因之一,而欧盟未能有效及时处置欧债危机。这就要求我国在建立碳市场的过程中不但要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多种情景设计相应的碳排放权交易应对方案,而且还要考虑其他影响碳市场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加强对碳市场的应变能力。

      其三,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顶层设计。特别是合理设计配额总量、分配方案等关键要素。EU ETS的运行经验表明,根据各国自己申报数量发放配额是使市场供大于求,从而造成碳价大幅度下降的重要原因。配额总量设置、配额分配方案、配额履约机制、市场链接机制等要素都会影响碳市场供求,影响碳排放配额价格。为此,我国在建设碳市场时,应结合碳强度下降目标及能耗、碳排放峰值等目标,充分考虑各地区、各行业历史排放、行业基准、发展现状等因素,科学设计碳市场的各项要素,采用有奖有罚的方式,激励和引导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确保碳市场稳定运行。

      (作者单位: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