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广告
  • 4:焦点
  • 5:焦点
  • 6:要闻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纵深
  • A3:路演回放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价值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三部委推进生物质能产业发展
    “美丽中国”产业迎机遇
  • 光伏“双反”谈判倒计时
    中方向欧盟开出价码
  • 印度或对华光伏产品
    征反倾销税
  • 中国粮食进口激增 粮食安全战略需顶层设计
  • 中澳联手“攻”碳捕集
    未来10年市场规模达数百亿
  • 全球诞生首例立体肝脏
    干细胞研究再现突破
  •  
    2013年7月5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要闻
    三部委推进生物质能产业发展
    “美丽中国”产业迎机遇
    光伏“双反”谈判倒计时
    中方向欧盟开出价码
    印度或对华光伏产品
    征反倾销税
    中国粮食进口激增 粮食安全战略需顶层设计
    中澳联手“攻”碳捕集
    未来10年市场规模达数百亿
    全球诞生首例立体肝脏
    干细胞研究再现突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光伏“双反”谈判倒计时
    中方向欧盟开出价码
    2013-07-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每年出口欧盟光伏产品不超10GW

      中方提出,每年向欧盟出口光伏组件总量不超过10GW,10GW以内不征税或者少征,超10GW部分按相关规定征收,同时,光伏组件售价不低于0.5欧元/wp。目前国内光伏年产量约20GW,上述方案意味着光伏年产量将有一半在国内消化,若达成此协议,将利好国内市场

      ⊙记者 郭玉志 ○编辑 梁伟

      

      距欧盟提高税率时间节点还有一个月时间,中欧双反正在积极磋商,谈判进入倒计时。

      昨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在太阳能光伏论坛上透露,目前中国和欧盟正在就“双反”问题协商,中方提出,每年向欧盟出口光伏组件总量不超过10GW,10GW以内不征税或者少征,超10GW部分按相关规定征收,同时,光伏组件售价不低于0.5欧元/wp。

      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光伏年产量约20GW,王斯成表示,上述方案意味着光伏年产量将有一半在国内消化,目前该方案还没有最终结果,若达成此协议,将利好国内光伏市场。

      此前,欧盟委员会在一片争议声中宣布了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的决定,同时宣布将在6月6日至8月6日间先征收11.8%的税率,若磋商未果之后税率将提高至47.6%。

      为应对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进一步理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近期以来国务院多次针对光伏产业发展提出措施,比如,6月中旬,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光伏产业作为议题之一进行重点部署,并确定了6大扶持措施。其中,扩大资金支持保障和电量全额收购等条款超出市场预期。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国内监管部门提出的一系列措施,有助于对行业进行一定的引导,抑制产能的扩张,有利于打开国内光伏市场,提高国内市场消化水平,光伏产业也有望迎来第二春。

      王斯成认为,目前来看,中国光伏规模化生产已经位居世界第一,电池技术、平衡部件、光伏系统等光伏产业研究开发同样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在国内市场开发方面,2012年迅速上升到全球第二大,预计2013年即将取代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

      与此同时,王斯成表示,发改委能源所正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光伏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2050年),初步提出到2020年中国光伏装机达1亿千瓦,2050年达10亿千瓦,高于此前目标。

      此前,中国工程院发布的《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到2050年电力装机30亿千瓦,其中光伏装机为3亿千瓦。王斯成认为,从目前来看,这显然不符合中国的能源转型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完善光伏发电电价政策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业内分歧非常大。王斯成认为,该意见稿明确了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补贴资金通过电网企业向发电项目转付,没有明确开发商可以自行选择交易模式,“统购统销”或者“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诸多方面不宜用“一刀切”方式解决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业界都在等待光伏产业细则的出台,尤其是发改委光伏补贴政策的正式落地,希望出台更有利的政策改善行业现状,尽早建立自身的光伏发电市场,为光伏企业创造国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