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吴敏芝
“阿里巴巴本月国际交易市场‘采购直达’平台每日可以接到近10000笔、超3000万美金的跨境贸易订单需求,连续两年保持了7-10倍的买家规模增长。”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管理执行委员会成员吴敏芝7月16日对上证报记者披露上述数据时表示,类似于从淘宝中衍生出天猫的方式,阿里巴巴正从大B2B平台上加速“采购直达”平台建设。吴敏芝将上述平台形容为一种“新商业文明”。
⊙记者 周桓 ○编辑 全泽源
新一代进口买家正在形成
吴敏芝对记者表示,阿里B2B业务板块自港股退市一年之后,营收状况仍然处于“健康”成长状态,这是阿里B2B业务相关负责人首次对媒体披露退市后的业务细节。吴敏芝坦言,退市之前阿里B2B业务受到处理“黑名单”事件影响,阿里针对7000多个可能有“黑名单”倾向的离岸公司以“不续签”等方式取消合作,短期收入和净利出现下滑。但在那之后,阿里B2B2业务5000多个客服销售人员通过“转岗”等方式精简到3000多名,后台技术不断升级和提高,走上了“健康稳健发展”的良性循环。目前,阿里B2B主要通过良好的服务产生口碑带来新的业务增长,公司不再以销售作为业务的主要驱动力。
吴敏芝认为,从数据上来看,新一代的进口买家正在形成,他们的特征是数量众多,散布在全球各个角落,尽管单次采购数额不大,但采购频率却很高。一般来说跨境B2B贸易牵涉的金额相对比较大,基于“采购直达”平台可以实现订单流、货物流、资金流的全程闭环运行,阿里正在打造的全新交易平台将嵌入仓储、物流、报关、商检等各个贸易环节,这种全程透明的商业文明可以杜绝虚假贸易和虚假交易。“(作假的人)除非把上述环节都搞定,我们内部觉得只有赖昌星才能做得到。”吴敏芝笑言。
记者了解到,“采购直达”是一项曾被阿里巴巴内部称为“轻骑兵”的创新业务,这项业务正在大数据背景下改变着中国传统的外贸思维,目前已经占到了阿里B2B业务量的1/4。一位接近阿里高层的资深研究人士对记者表示,“采购直达”业务代表了阿里B2B业务板块的未来,即通过平台化进行运作,吸引买家、卖家、报关、商检、保理、赊贷等相关业务各个环节在“采购直达”平台上进行“闭环式”的运行,从而将运行过程中的数据沉淀在阿里B2B的平台上。
从大数据中辨别红海蓝海
这些数据的价值何在?阿里巴巴国际事业部采购市场总监齐俊生的观点或许可以作为参照。他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中国的出口增速逐渐趋缓,过去的5年里,出口年均增长不到10%,但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却未受到任何影响,发展势头反而更加强劲。但全球采购开始向小批量,多频次方向转变。在上述交易背景下,数据的深度挖掘可以有助于上下游供应企业发现业务的蓝海和红海,对市场进行高效的配置,商家甚至可以以各种方式抱团合作“拿单”。
吴敏芝表示,阿里巴巴前十年在一个信息匮乏的年代,通过互联网帮助客户把信息表达出来,在买卖双方找到价值点上,提升了企业效力。但如今,信息已经不是一个最重要的瓶颈,所以阿里巴巴必须深耕下去,通过买卖家相互分享的数据,挖掘出对他们最有效的信息。
但阿里的野心或者不仅于此。吴敏芝对记者表示,B2B的数据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或许也会由进入平台的第三方来解决。凡是加入“采购直达”的客户,将能享受到“综合贸易服务”,包括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及中国银行等第三方将对平台上的客户进行担保、赊贷等服务。而进入平台的金融机构也获得了分享和利用平台上的征信数据批量处理业务的战略机遇。“凡是社会资源已经有的,都尽量引入,我们还是专心做贸易服务平台”。吴敏芝表示,阿里B2B目前还没有自己做全链条产业的打算,买卖家数据分享,按需而行,这是阿里巴巴给跨境电子商务带来的逆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