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司封面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信息披露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低成本跨界投资很疯狂 上市公司主动“贴金”有玄机
  • 涉矿潮退去 裸泳者现身
  •  
    2013年8月1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公司·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公司·热点
    低成本跨界投资很疯狂 上市公司主动“贴金”有玄机
    涉矿潮退去 裸泳者现身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涉矿潮退去 裸泳者现身
    2013-08-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莉雯 ○编辑 全泽源

      前车之鉴

      ⊙记者 王莉雯 ○编辑 全泽源

      

      历史不会简单重演,但总是惊人相似。当下A股涉网炒作、手游炒作可谓一片火热,一个简单的手游人才招聘公告,就能令股价拉数个涨停,如此疯狂行为,与3年前上市公司涉矿炒作何其相似!当时,该题材火到仅在公司经营范围中增加矿产资源投资一词就股价连涨的地步。然而物极必反,随着涉矿泡沫破灭,退潮之后的“裸泳”者比比皆是。梳理一下这些曾经风光的妖股的前世今生,剖析其背后的各种动因,对我们的投资不无裨益。

      回看过去几年,逢矿必涨的传奇一度让涉矿题材炒作高烧难退。自2010年下半年起,牛股不断从涉矿题材中涌出,2011年更是达到“涉矿炒作”高峰,先后近百家上市公司涉矿。然而当潮水退去后,涉矿未果者不在少数,探究其背后因由,不外乎一批趁势抬高股价的投机者,抑或“别有用心”借机造势者。

      

      “涉矿”未果的后果

      众多涉矿未果案例中,万马电缆“炒矿”保定增更堪典型。2011年12月5日,万马电缆一纸公告宣布终止收购新疆托里润新矿业49%股权,这距离当初达成收购意向仅仅过去4个月。值得注意的是,凭借上述“涉矿”消息,公司股价曾一度攀升,并于此期间完成了定向增发。

      回查公告,2011年4月12日,万马电缆接到证监会关于公司定增核准批文,随后,公司即披露,拟斥资不超过3.1亿元购买新疆托里润新矿业49%的股权,自此公司股价震荡上行,逐渐远离发行底价。然而,在定增完毕之后,万马电缆“掐点”宣布终止收购计划。

      当时就有市场人士指出,上市公司动用“非常手段”稳定股价尽管并未违规,但其出尔反尔的举动有悖诚信原则,可能使投资者蒙受损失,应当接受更为严厉的监管。

      相比之下,宁波联合涉矿意图更为直接明显。该公司早在2010年8月就宣布,公司子公司拟在土耳其投资设立公司从事锑矿业务,消息一出,公司股价便一路攀高,直至2011年7月,宁波联合披露子公司涉矿业务取得进展后,公司股价一度翻倍,最高触及18元。

      然而,2011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公司突发公告称,停止公司所拥有的锑矿矿区的地质普详查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对土耳其锑矿项目择机进行处置。公司股价也随着该项目的终结遭遇腰斩。

      

      警惕主动“贴金”者

      “涉矿”概念或是当时A股疲软之下的“金手指”,点谁谁涨,火到仅在经营范围中增加与矿产资源投资、开采等相关业务就会引来资金关注,甚至出现股价连续涨停局面。但极具诱惑力的投机性背后也不乏弄巧成拙者。

      2011年9月,方大炭素拟以股权收购方式受让佳金矿业60%股权。消息出后,公司股价也经历了一波小幅上涨,不过,拟购金矿的消息并没能让公司股价一直“贴金”,同年11月份公司股价开始暴跌,时隔一月,方大炭素便宣布放弃收购金矿。而这也对公司当时7月份公布的巨额定增方案造成一定压力。

      根据公司当时定增预案,公司拟以不低于12.16元/股的定增价,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2.32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方大炭素决定放弃收购金矿当日股价已跌至8.69元。

      其实,诸如此类只有“购矿”之名没有“购矿”之实的“炒矿”上市公司为数不少。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一半以上的 “涉矿”概念股在短暂的冲高后就出现了下跌。从公司后续的信息披露中也可以发现,“涉矿”公司由于矿产资源的置入给公司带来的经营状况提升的效果,往往不如市场传闻或投资报告中说的那么明显,有的甚至是子虚乌有,炒作的成分更大。毕竟,“业绩为王”永不过时。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当市场出现新的炒作热点之时,投资者需辨析那些主动“贴金”的上市公司是否有不良动机,其进入新领域的优势与决心究竟有多大?其收购标的资产的信息披露是否充分?是否有违该行业常理?若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击鼓传花的结局就可想而知。毕竟,当潮水退却,跟裸泳者一起裸泳的滋味并不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