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观点·专栏
  • 11:财富管理
  • 12:财富管理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价值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重重疑窦拷问华润电力
  • 底线思维为改革调整赢得了更大空间
  • 宏观经济拐点或将在9月到来
  • 微信频现“幽灵账号”
  • 利率市场化改革先得澄清的几个误区
  • 抱团竞争的准则
  •  
    2013年8月2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观点·专栏
    重重疑窦拷问华润电力
    底线思维为改革调整赢得了更大空间
    宏观经济拐点或将在9月到来
    微信频现“幽灵账号”
    利率市场化改革先得澄清的几个误区
    抱团竞争的准则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宏观经济拐点或将在9月到来
    2013-08-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沈建光

      ⊙沈建光

      

      尽管7月官方PMI数据超出市场预期,但由于其体现的经济反弹趋势缺乏广泛的数据支持,特别是同日公布的7月汇丰PMI下滑至47.7%,创下了11个月以来新低,笔者据此判断经济仍维持疲软态势。但值得注意的是,官方PMI数据中原材料库存上涨、出口指数回暖是积极现象,预示着上游库存调整的拐点或已出现。另外,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及近日推出了稳增长措施,伴随着库存、出口方面出现的积极迹象以及未来政策措施付诸实践,宏观经济拐点有望在9月到来。四季度经济或有望小幅反弹。

      7月PMI为50.3%,高于上月的50.1%。其中,制造业新订单与生产指数均有小幅回升,分别达到50.6%和52.4%,比6月回升0.2和0.4个百分点。但是从产需关系来看,今年以来,生产指数一直高于新订单指数,显示产能过剩和产量释放过快的局面仍未得到改变,需求端仍相对较弱。

      7月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6%,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指数47.3%,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小幅回升,产成品库存下降,而库存调整也得到了来自上游行业钢材的支持。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全国钢材产量有所回升,库存下降,钢材库存底部已现。

      外贸形势也有一定好转。7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比6月回升1.3个百分点。这一趋势同样也得到了高频数据的支持,7月国内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由降转升,环比上涨7.3%;其中,地中海线回升10.6%,美东线回升2.8%,欧洲航线回升33.5%,显示出口需求有望小幅恢复。

      7月官方PMI购进价格指数为50.1%,比6月回升5.5个百分点,且重返50%以上。这或与7月食品价格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关。布伦特原油价格7月上涨4.6%;商务部公布的生产资料价格与食品价格也出现上涨趋势,特别是6月下旬以来全国猪肉价格涨势明显。笔者预计7月通胀或为2.7%,而由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回升,7月PPI降幅有望收窄至-2%。

      虽然食品价格有上涨压力,但下半年基数效应继续回落,所以总体来看,全年通胀压力可控,CPI将维持在2.5%左右,低于政策目标。从最新一次政治局会议对未来经济方向的提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可知,通胀已不是决策层担忧的首要问题,未来货币政策可以做得更多。

      就业情况仍不乐观。官方从业人员指数为49.1%,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但连续14个月低于50%。另外,汇丰PMI就业指数已回落至2009年3月的最低点,显示中小制造业企业已面对着金融危机以来最艰难的时刻。

      另外,7月汇丰PMI与官方PMI走势再次背离,值得警惕。虽然两者样本存在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官方PMI对经济走势判断更有说服力。实际上,早在今年5月经济仍在下滑之时,官方PMI就曾一度出现反弹趋势。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当前经济形势判断还需参考其他指标,仅依据官方数据小幅反弹即判断出现了经济拐点,理由并不充分。

      考虑到最近公布的6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大幅放缓、外汇占款负增长以及二季度触及经济底线7.5%的增长水平,笔者预计7月投资与工业生产仍将保持低位。而受制于收入增长放缓,消费增长不会有较大提升。

      政治局会议以及国务院常务会议传达的信息,显示宏观政策微妙变化已经出现。而本周央行时隔五月重启逆回购释放流动性也是政策积极的证据。近日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有关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适度充裕的言论,意味着未来货币政策仍有空间。鉴于当前货币利率较高、企业资金成本较大,笔者建议适时降息、降准以缓解压力。

      (作者系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