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产业调查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研究·市场
  • A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7:数据
  • A8:艺术资产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电子巨头纷纷涉足 可穿戴设备有望成为“第四金矿”
  • 可穿戴设备
    将迎发展机遇期
  • 机构竞相布局
    可穿戴电子
  •  
    2013年8月7日   按日期查找
    6版:产业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产业调查
    电子巨头纷纷涉足 可穿戴设备有望成为“第四金矿”
    可穿戴设备
    将迎发展机遇期
    机构竞相布局
    可穿戴电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机构竞相布局
    可穿戴电子
    2013-08-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施浩 ○编辑 邱江

      

      随着苹果、三星等消费电子巨头将陆续推出各自的拳头产品,对可穿戴智能电子产业链的拉动作用巨大。对于由此形成的投资机会,一向先知先觉的机构投资者显然不愿意错过。

      

      硬件变革带来产业链机会

      “可穿戴电子是智能设备的大势所趋,谷歌、三星和苹果三大巨头的动向肯定会引发大量的产业资本跟进。虽然这个在军事和医疗上早有应用,但其实今年才可以算是可穿戴智能电子设备的元年,因为三大巨头的重量级产品可能都会在年底前发布。”一位长期跟踪电子行业的公募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今年以来,一向嗅觉灵敏的机构投资者对可穿戴电子产业已经早有布局,产业链上龙头企业的流通股东榜上多次出现各类机构扎堆的现象。对此,光大证券分析师认为,消费电子主要沿着智能性和便携性两个维度发展,在过去几年中,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智能性维度,即设备从功能型向智能型的演变,但是谷歌眼镜引发了市场对便携性维度的关注,可以认为,消费电子产品从可携带型向可穿戴型的演变刚刚开始,未来甚至向可嵌入型演变,投资机会非常丰富。

      细化到产业链投资的角度,目前的机构投资者主要从硬件角度进行挖掘。光大证券分析师称,由于可穿戴设备的外在形态完全不同于智能手机等传统硬件产品,这些产品在硬件方面的变革很大。其中,智能眼镜侧重于光学方面的创新,智能手表是智能手机的缩小版,并加入更多传感器以读取人体脉搏等信息,部分厂商也可能在腕带处采用柔性化硬件设计。

      “目前看来,硬件上的机会确定比较强的就是在FPC(柔性电路板)、柔性屏和MEMS(微机电系统)这些领域,当然还有传统的电池、通信模块等,如果公司能够直接切入苹果等巨头的产业链体系当然是最好的,不过国内厂商的快速跟进也有望创造更多的产业链订单。”前述公募人士告诉记者。

      回查相关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东榜,记者发现,不管是FPC概念的丹邦科技和得润电子,还是MEMS概念的歌尔声学和金龙机电,甚至是有望切入谷歌眼镜供应链的德赛电池,以及供应无线通信模组的环旭电子等,无一不是机构扎堆。

      

      语音交互技术更受关注

      除了硬件变革带来的机会以外,可穿戴设备最重要的趋势就是语音交互技术的日益发达,从苹果的SIRI开始,语音控制和交互技术在消费电子应用中已经愈发凸显其价值。

      “可穿戴电子智能设备与手机这些传统的便携智能设备不同,其中一个重要的差别就是在人机对话方式上,由于穿戴设备的交互界面通常比手机屏幕小很多,如果还是通过触摸屏技术来实现交互,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双手,这块只能通过语音交互技术来实现,这是确定性的机会,也是我们重仓科大讯飞的投资逻辑。”沪上一家私募公司的总经理对记者坦言。

      不过,由于语音技术的投资标的极其有限,而科大讯飞作为中国最大的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在中文语音产业占60%以上整体市场份额,处于语音市场绝对领先地位。回查公司流通股东榜,华商、广发、银华、大成、交银施罗德悉数入驻其中,可见前述私募人士的投资逻辑已得到公募机构的高度认同。今年以来,其股价已经走出翻倍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