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海外
  • 5:金融货币
  • 6:证券·期货
  • 7:财富管理
  • 8:观点·专栏
  • A1:公司封面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融资
  • A6:信息披露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盒子”产业绕了个历史大弯
  • 内生性技术进步才是中国经济源动力
  • 堵住法律漏洞 有效破除主力隐身术
  • “上届借的钱,为啥要本届还?”
  • 地方金融国资战略性突破期待上海拔得头筹
  • 团体归属感从何而来—— 市场博弈的不对称之四十
  •  
    2013年8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观点·专栏
    “盒子”产业绕了个历史大弯
    内生性技术进步才是中国经济源动力
    堵住法律漏洞 有效破除主力隐身术
    “上届借的钱,为啥要本届还?”
    地方金融国资战略性突破期待上海拔得头筹
    团体归属感从何而来—— 市场博弈的不对称之四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地方金融国资战略性突破期待上海拔得头筹
    2013-08-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杨 畅

      ⊙杨畅

      

      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地方金融国资,特别是大型地方金融国资,理应发挥关键作用,为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代表区域参与全国、全球竞争,做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一方面,地方金融国资承担了对接、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任务与角色,与实体经济的对接程度,直接反映了区域资源配置的效率与效益。另一方面,地方金融国资还承担了代表地方参与全国、全球金融竞争的重要角色,能否在全国乃至全球发挥地方金融国资的作用,直接反映了区域能级地位的高低与优劣。

      目前,上海整体金融生态在全国相对领先,地方金融国资已涵盖银行、券商、保险、信托等众多业务范围,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体量和较为丰富的经验积淀。但与全球领军的金融机构、金融企业相比,上海地方金融国资全球业务刚刚起步,能级偏低,功能不足,在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各个业务领域,仍未形成举足轻重的市场影响力、行业领导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制定国际游戏规则方面的话语权仍然不足,资源配置能力相对较弱、与实体经济对接尚不充分等问题仍然存在。下一阶段,上海地方金融国资可积极把握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大契机,尝试从战略控制型向战略功能型转变,积极探索业务功能化、实体化和全球化,在某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能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全国实体经济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有效助力。

      地方金融国资可以在积极融入多功能、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做强传统金融业务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各类市场形态之间、各类市场主体之间的共性需求,在金融业务方面形成全国领先的整合能力与互助氛围。例如在银行、信托、券商、保险、期货、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都可获得资产管理牌照,不同行业之间交叉和融合愈发深化的背景下,探索建立跨各类机构的,能为各方服务的地方金融国资公共服务平台与市场,建立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的柔性流动机制,取长补短,加强合作,发挥共赢效应,避免浪费与无序竞争。此外,争取增量,着力创新领域,抢占发展先机。地方金融国资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新兴金融业务,努力提升产品开发和做市能力,成为上海打造国内金融产品研发和生产中心的重要支点,特别在货币经纪、期货经纪、保险经纪、投资咨询、资信评级、资产评估、国际金融与财经类媒体、信息发布、职业资格认证与培训中心等业务领域积极探索与尝试。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给地方金融国资在全球范围内做大体量、做强能级创造了良好氛围,地方金融国资可把上海当作管理和产品创新的重要窗口和融入国际的重要桥头堡。与此同时,地方金融国资在切入区域经济的同时,还应逐步形成宽广的全球视野,比如探索成为全球经济的功能枢纽,既要将传统金融业务拓展到全球,还要成为全球实体经济的功能枢纽,既帮助区域、国内的实体经济走向全球,也要逐步建立海外网络,帮助海外实体经济走进中国,成为中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的重要参与者。再比如,探索成为全球金融的人才枢纽。积极尝试通过内部选拔、国外深造以及外部猎头招聘等方式,加快壮大金融顶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尝试积极建立与海外金融人才经常性联系的渠道,通过金融机构、海外社团、各类活动,建立海外高级金融人才储备库,同时,建立高等学校优秀学生重点培养制度,建立金融员工终身继续教育体系。还有,探索成为全球创意的挖掘枢纽,探索跟踪全球经济、产业领域不断涌现的创意和亮点,构建针对全球创新创意想法、亮点在种子期与研发期、创建期与起步期、扩张期与发展期、成熟期在内的完整链条,筛选相对成熟的想法、创新,与国内实体经济进行产业链的完善和对接。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包括众多实体经济在内的系统性工程,充分对接、服务实体经济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上海地方金融国资发展的重要考量,这意味着以服务上海本地实体经济为支点,通过将业务触角逐渐扩至长三角、西部、东北、珠三角与京津塘地区,实现服务全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目标。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实体经济的转型发展也逐渐衍生出新的投资空间与机会,伴随着城市建设逐渐从规模扩张向能级提升转型,从传统资本对接,向金融人才、金融理念与城市对接转变,都为地方金融国资逐步梳理起符合现代经营理念的、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方法与手段创造了新空间。

      比如,在产业演变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都处在做大体量和做强能级的重要时期,既需要传统资本支持,更需要金融资本提供定价、结算、融资、交易、保险并开发相应的创新产品及相应的金融服务与支持。

      实现地方金融国资的战略性突破,期待上海尽早奉献出色答卷。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长期从事战略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