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乌龙指”诱发A股瞬间繁荣 “8·16事件”暴露券商风控缺口
⊙记者 郭成林 ○编辑 何军
无论是操作失误,还是模块故障,抑或程序交易的连锁反应,“8·16事件”的骤然发生,首次将A股先进交易环境与参与者落后风控制度间的矛盾暴露无遗。而传言在信息真空期的肆虐,又将原本回归的走势推波助澜,直至对冲风险的纠错空单蜂拥而至,才结束半日繁荣,留下一根130点长的上影线。
2013年8月16日11时05分31秒,光大证券“导演”的这一瞬间,必将载入中国资本市场史册。
昨日交易一结束,上交所即发布“本所今日交易系统运行正常,已达成的交易将进入正常交收环节”的公告,宣告“8·16事件”的盈亏结果已不可逆转。而盘后,中国证监会亦在第一时间披露,上交所、上海证监局已介入调查“8·16事件”。昨日晚间,南方基金则紧急下调光大证券估值,幅度高达16%。
目前虽未公布任何结果,但及时、高效的监管效率在这场闹剧中仍属令人欣慰的亮点。
研判该事件后续走向,有四处留待市场关注与追问:其一,光大证券交易行为将如何定性?是否应遭惩处?若不加惩处,未来有投资机构恶意效法,并同时通过隐蔽关联方在期市做空等方式牟利,此类操纵市场的违规行为如何监管?
其二,由本事件引发,监管部门会否对券商、基金等投资机构的衍生品投资、量化投资、高频交易、自营业务、合规部门等各环节掀起一波“风控”整顿?
其三,目前机构可通过各种工具进行实质T+0交易,而个人投资者则难以做到。本事件中,两者交易能力的差距充分暴露前者对后者的套利行为,这会否引发监管部门加速改革交易制度?
其四,量化交易系统、高频交易系统在国内各大金融机构中已普遍应用,一家量化系统的超常交易指令将在极短的时间里触发其他量化交易系统的连锁自动交易,触发金融市场极端事件,对中央保持金融稳定的施政思路构成新的监管命题。
乌龙操作引发69只股票飞速涨停
2013年8月16日上午,中国A股市场突发极为罕见的异常事件——69只权重股被瞬间拉至涨停,这些股票均为上证180成份股,其中33只属于上证50成份股。一时间市场“传言四起”,各种利好猜测纷至沓来,众说纷纭。
截至发稿,“8·16事件”的确切细节仍未公布,光大证券内部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只是强调正在抓紧核查,具体原因目前尚未知晓。而一个相对认可度较高的版本是:当日上午11点多,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门拟购买3000万份50ETF,错下单为3000万手,交易金额放大了100倍。由此引发ETF基金自动购买成份蓝筹股以及其他程序化交易的资金迅速跟进场,上证指数瞬间大涨5%。
事发后,光大证券紧急启动应急方案,首先宣布下午开市起紧急停牌,同时调度资金通过光大期货增仓股指期货空单,以化解头寸风险。中金所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光大证券的期指空单数量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并未有投机性的裸空单。
追溯到当日行情巨变,最初起源于中国石化的成交:11点05分31秒,此前一直稳定交易的中国石化突然“发飙”,一秒内出现五笔跳价成交,单笔成交量均达到9807手,股价瞬间从4.48元跳升至4.58元,随后极短时间内飙至涨停。
中国石化瞬间飙涨“激起千层浪”,大量资金开始涌入其他蓝筹股,金融类个股先声夺人:11点05分54秒,工商银行一秒内七次跳价成交9786手,一秒后继续以多笔9786手的成交量跳价成交,直至11点05分56秒,两市第一大市值股工商银行触及涨停位,震惊市场。
从11点05分31秒到05分56秒,中国石化和工商银行两大权重龙头先后涨停。
在石化、银行带动下,多只权重股迅速跟进:光大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均大幅拉升;上证50板块多数股票离奇盘中封至涨停。据记者统计,上证50板块总计有33只股票秒封涨停,但令人奇怪的是,银行成份股中独独缺了建设银行未涨停。
同时股指期货IF1308合约从2312点附近,一分钟冲高55点,午盘时升至2395点;主力合约IF1309最高上冲至2408点,但仅不到1分钟后立马跳水回落。华夏50ETF、华泰柏瑞300ETF等大盘蓝筹ETF亦大幅拉升。
此刻,A股市场固有的投机性、投资者追逐猜测朦胧利好、跟风抢盘的劣根性展露无遗。
据记者统计,当日上午,A股市场为解释这段离奇暴涨而炮制的利好多达10余项,其中流传最广的版本为“优先股试点即将出台”,以及“大盘蓝筹股将推T+0交易”。
上交所紧急介入“浇熄”跟风热情
由于监管部门及时介入,短暂而疯狂的利好谣言止步于13:00开盘前。
此后,资金开始冷静,关于光大证券“乌龙指”的说法渐渐浮出水面。早盘几只“秒触”涨停的股票均不同程度下跌。最终多以小幅上涨收盘。股价全天振幅达10.63%,K线图上留下了一根130点长的上影线。
回溯这场肇事者的闹剧与投资者的喧嚣,值得市场反思的是:部分财经媒体的客观性缺失,引发不负责任的揣度与传播;微信、微博等现代通讯工具极度加速谣言泛滥,进而加剧金融市场波动。但也有值得铭记的:上交所对于市场异动及时进行了调查核实并快速作出反应。
该所官方微博“上交所发布”在11时44分即发布《重要公告》,称“截至目前,上交所系统运行正常”。由此,在第一时间向市场传递异动非系统故障。
下午开盘后,随着大盘的快速回落,上交所又于盘中即14时22分迅速以《重要公告》形式转发《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提示性公告》,称其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让市场关于“大资金入场”的传闻不攻自破。
此后,市场又传言光大证券正向交易所申请撤销成交。对于这一点,下午3点,“上交所发布”也发出重要公告,称“本所今日交易系统运行正常,已达成的交易将进入正常交收环节”。
当日傍晚,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召开发布会称,上午光大证券错误交易导致大盘异动,上交所和上海证监局正在对原因进行调查,目前尚未有结果。
而记者从光大证券有关负责人处了解到,公司策略投资部使用的套利系统,和光大证券其他交易系统没有关联,不会传导风险,也不会影响光大其他的交易系统。该人士表示,公司目前正在抓紧时间对该起事件进行核查和处置,以期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同时减少公司损失。
风控缺口引发新一轮重点监管
股市出现脉冲式飙涨,在中国资本市场23年历史中,曾于T+0回转交易及个股不设涨跌幅限制的时代经常出现,投资者有时或许也能实现“一夜暴富”,但更多的则是深受其害而产生巨大的亏损。
此番“8·16事件”,无论是操作失误,还是模块故障,抑或程序交易的连锁反应,其毫无征兆、骤然发生,首次将A股先进的金融交易环境与参与者落后风控制度间的矛盾暴露无遗。
十年前,因公司治理结构紊乱,风险意识差,内控机制形同虚设,包括南方证券、华夏证券等纷纷在市场的大潮中“裸泳”出局。上一轮的券商整顿,在市场付出了沉重代价的同时,其教训无疑非常深刻。
眼下,有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对记者称,“8·16事件”可能引发证券业量化投资等创新业务的整顿规范风潮。
就本事件而言,至少显示出光大证券乌龙单成交后数分钟内,引发了大量程序化交易的资金跟风买进,规模约几十亿元,将上证指数整体推高约2%。结合目前T+1制度,程序化交易在金融异常波动中的弊端亦很突出。
再深入论,目前量化交易、高频交易、程序化自动交易在国内各金融交易系统内的应用率已非常高。“8·16事件”虽然只发生在股市,且目前“罚与不罚”均无定论。
未来,有没有可能出现特殊目的机构,通过量化系统的超常交易指令,在极短的时间里触发其他量化交易系统的连锁自动交易,进而扰乱股市、期市、汇市等各金融市场,引发极端事件以牟利。这对中央一贯保证金融市场稳定的施政思路,提出一个不大不小的新监管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