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公司巡礼
  • 7:观点·专栏
  • 8:艺术资产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专 版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特别报道
  • A7:基金·特别报道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焦点
  • A16:基金·人物
  • 短期震荡后将回归自身运行节奏 四大主题值得重点把握
  • 美股形态趋淡疑筑顶
    A股上影过长是隐忧
  • 短期市场承压加剧
  • 权重股资金动向牵动股指
  • 股指或继续下探寻求支撑
  • 周期股弱反弹 新兴股趋分化
  •  
    2013年8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9版:市场趋势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市场趋势
    短期震荡后将回归自身运行节奏 四大主题值得重点把握
    美股形态趋淡疑筑顶
    A股上影过长是隐忧
    短期市场承压加剧
    权重股资金动向牵动股指
    股指或继续下探寻求支撑
    周期股弱反弹 新兴股趋分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周期股弱反弹 新兴股趋分化
    2013-08-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阿琪

      

      自4月份以来,在“释放改革红利”的大背景下,由国务院、发改委、银监会等发布的各项政策络绎不绝。我们梳理了一下,在过去的4个多月时间你里,由国务院颁布的“通知”、“决定”和“意见”共有20项,由发改委发布各项产业性的“意见”、“公告”、“办法”与“通知”等多达36项,银监会与央行发布了8项,证监会发布的“规定”、“决定”、“通知”有16项。把所有的政策归纳起来,实际上涵盖四个方面:一是收敛金融杠杆和地方债务率,以及压缩和清理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二是大力扶持和刺激新兴产业的发展;三是根据“经济增长率不滑出下限”的原则采取措施稳经济;四是根据节能型政府和社会民生需求推动制度性改革。如果再浓缩一下,即是一手压缩过剩产能与债务过剩,一手推动新兴产业和民生需求的发展。

      当前这一时期,投资者一方面牵挂着地方债务审计事态的发展,一方面关注着稳经济形成的新预期。关于地方债务审计,我们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披露审计结果时,除少数个别地方债务率超100%的警戒线外,大多数地方债务率都会处在安全区,最终的结果则是总量处于安全区。实际上,房地产再融资开闸也揭示了这一点,后期审计结果的披露有望卸掉这个市场压抑已久的心理包袱。

      我们认为,7月份出现经济企稳信号后有望形成小周期的弱反弹,但形成完整复苏反弹周期的可能性不大。首先,因为虽然出台了诸多稳经济的产业支持政策,但在具体落实时还会面临债务率收缩、金融杆杠收缩、土地财政收缩等多方面的“钱紧”制约,即相关产业虽有政策预期,但还难以形成立竿见影的经济拉动力。其次,四季度是传统的流动性抽紧期,将对企业进一步的补库能力形成制约。第三,现有的政策只是旨在“守7.5%”,而非刺激增长,这决定着企业的库存调整只是短期行为,而非趋势性或周期性行为。并且,从更长的周期来看,两个根本性因素决定性着中国经济远未到进入到新增长周期的时候:一是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和“四万亿后遗症”远未清除完毕,驱动经济步入新增长周期的新动力尚未形成;二是美国经济修复后退出QE已是不会太久的时间问题。美国退出QE意味着全球量化宽松和超低利率周期的结束,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可能会面临更为显著的资本外流压力。实际上,目前审计地方债务、收缩金融杆杠、收敛货币供应量、盘活货币存量等某种程度上是在为美国退出QE时可能出现的资本外流而未雨绸缪,即在为将来储备必要的对冲政策。

      在经济“小反弹”的预期下,近期由房地产牵头,并带动传统周期股出现修复性反弹,主板突进2100点之上,创业板则乘机换手震荡,且根据半年报揭示的成长性不同开始分化。我们认为,即使有城市管网改造、棚屋区改造,以及房地产再融资开闸的政策预期,处于去产能过剩阶段的传统周期行业还难以达到供需平衡点,企业盈利能力还难以得到实质性改善。因此,其周期股行情只是一次小周期的弱反弹,而非新景气周期的形成,周期股主宰的主板指数同样如此。在行情大局上,前期恒强的新兴产业股已经开始滞涨与分化,“强势滞涨、弱势补涨”的组合决定着近期A股仍是主板低水平波动、创业板高位震荡的格局。在策略层面上,周期股弱反弹中有短期交易性机会,但转型大背景下的整体策略上仍是“越涨越减”;开始高位滞涨的新兴产业股短期仍有交易性机会,整体策略则已进入甄别成长性调整配置结构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