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公司巡礼
  • 7:观点·专栏
  • 8:艺术资产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专 版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特别报道
  • A7:基金·特别报道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焦点
  • A16:基金·人物
  • 基金紧急调整光大证券估值最多下调幅度逾15%
  • 以道德之名
  • 富国子公司获批 非公募“三驾马车”成形
  • 注意!周期股可能逆袭
  • 广发趋势优选混合基金今起发行
  • 三年期偏股型五星基金更为抗跌
  •  
    2013年8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基金·基金一周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基金·基金一周
    基金紧急调整光大证券估值最多下调幅度逾15%
    以道德之名
    富国子公司获批 非公募“三驾马车”成形
    注意!周期股可能逆袭
    广发趋势优选混合基金今起发行
    三年期偏股型五星基金更为抗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以道德之名
    2013-08-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顶级金融家》(三)

      ⊙银华基金

      

      凭借他在金融领域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以“铝战”开创恶意收购先河,缔造欧洲统一债券市场——西格蒙德·沃伯格成为当之无愧的“顶级金融家”。但这些远不是西格蒙德的全部,西格蒙德有赚钱的强烈欲望,并且精通一切帮客户和自己的企业赚钱的手段,但是赚钱从来不是他的目的,他一生所致力追求的是高尚的道德品德,正如他自己所说“生命的重要价值在于,无论你在什么岗位都要一心一意地努力服务于社会,并且给予这种服务个人最大的强度和热情,以至于生活的其他元素,比如审美、物质或主观的考虑,都被视为是次等的品质。”

      西格蒙德一生便是在以此为追求中度过的,这使他成了一个完美主义的工作狂,华宝公司的一个投资部经理曾经调侃西格蒙德的作息表,“他每天8小时会议、4小时会客、3小时用在不同的午餐、3个小时宴请同事和业务伙伴、2小时口授信件、1小时阅读信件、4个小时在飞机上,保守估计共25个小时。”西格蒙德确实曾不止一次因为文件上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在午夜给员工打电话要求修改。

      他对公司全力以赴,这使得他的私人生活更像是一个清教徒。他不打猎、钓鱼,没有游艇、跑车和乡村别墅。他的生活像僧侣一样有节制,没有绯闻,不吸烟、不喝酒、不娱乐、不探险,只工作、只阅读、只思考,活脱脱一个富豪队伍中的苦行僧。他对物质炫耀和奢侈感到蔑视,同样厌恶名誉,拒绝一切虚名和荣誉称号,甚至拒绝任何人为沃伯格家族撰写传记,这也是他和家族罕为人知的重要原因。

      作为经历过二战的犹太金融家,西格蒙德被他的出生国驱赶,几乎失去了全部家族事业,但却仍然忠诚于德国。但与很多其他的犹太人不同,西格蒙德并不是一个虔诚的犹太教徒,同样,虽然他鼓励子女祈祷,但是不让他们接受正规教会教育。他曾拒绝向犹太联合捐募协会捐款,但在后来成了以色列在英国和欧洲发行股票的最大承销者。甚至曾经一度因此成为一个“亲犹”公司而被阿拉伯世界排斥在外。 西格蒙德自己承认,他的人生像极了《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中的约瑟夫,充满了“爱与恨、赐福与诅咒、兄弟相煎与父辈的哀痛、荣耀与忏悔,以及人生的起落。”

      最终,西格蒙德视为毕生事业的S·G·华宝在他去世后被收购。对此,《顶级金融家》这本书的作者尼尔·弗格森认为,正是因为那些后来者抛弃了他的精神遗产,忘掉了他所确立的基本规则才导致了这种结果。西格蒙德·沃伯格身上这种遗老与先知的奇妙融合,才使他坚持把一只脚跨在新世纪,不断推进金融创新,又把另一只脚留在旧世纪,以牢固的价值观念约束自己内心的利益冲动,从而有效的规避了市场风险。他不但把自己的命运深深地锲入了他所属的那个时代,而且预言并开创了自己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