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公司巡礼
  • 7:观点·专栏
  • 8:艺术资产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专 版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特别报道
  • A7:基金·特别报道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焦点
  • A16:基金·人物
  • 聚焦经济转型 掘金资本改革 2013中国金融改革高峰论坛
  • 杨瑞龙 经济下行中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 胡汝银 中国金融改革最关键的就是市场化
  • 严弘 利率市场化之路还很长
  • 聚焦宏观经济
    把握投资方向
  •  
    2013年8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6版:公司巡礼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公司巡礼
    聚焦经济转型 掘金资本改革 2013中国金融改革高峰论坛
    杨瑞龙 经济下行中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胡汝银 中国金融改革最关键的就是市场化
    严弘 利率市场化之路还很长
    聚焦宏观经济
    把握投资方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杨瑞龙 经济下行中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2013-08-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不仅仅表现为一种趋势性的下滑,而且影响因素多样,情况非常复杂。在此情形下,宏观经济政策面临两难选择:到底是再刺激还是去杠杆?

      在面对2011年以来的经济下滑时,新一届政府顶住了各方面要求出台2.0版经济计划的压力,提出了后来被称为“克强经济学”的三个支柱: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以及结构性改革。这三个里面非常核心的是在面对经济下行的时候,不要盲目的继续出台刺激性的计划,而是要去杠杆化。

      不刺激、去产能、去杠杆等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经济质量,为未来的可持续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但从短期来看显然会压制投资需求,打压房地产价格等,这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减缓。加上公共以及私人金融负债堆高,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担忧中国经济将会经历一次“硬着陆”。我们将面临一个问题:我们能容忍增长速度的下滑吗?

      而在目前的发展模式与利益结构下,我国事实上存在经济增长依赖症,主要表现为必须依靠高速经济增长来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提高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应对财政支出压力和吸引精英人才。“高增长依赖症”产生的根源在于增长主义发展模式。

      正是受制于这个速度压力,我们没办法。不得不从原来不刺激、去杠杆,到现在提出区间管理,即全年GDP增长7.5%、CPI控制在3.5。核心是什么呢?就是保7.5%增长。意味着政策口径在调整,从城市化,到打造中国经济,都是在放弃短期,着眼长期。

      面对中国经济增速的超预期下滑,今年二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为7.5%,已降至决策层今年年初所设定的经济增速既定目标。对此,李克强提出了“区间管理”,即全年GDP增长7.5%,CPI控制在3.5%。也就是说,今年经济运行的“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在当前条件下,稳增长的有效途径就是稳投资,因此,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在所难免。但是,基于上轮刺激计划的负面效应,本轮刺激计划不仅在力度上会大大弱于上轮,更重要的是会更注重结构性调整。

      走出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两难困境出路在于推动结构性改革。

      在我看来,中国的未来就是个改革问题,要想让中国的增长要素全面调动起来,那就是个改革问题。改革的思路总体可以概括为开放统一的大市场,有限有为小政府,广泛低度的大福利。

      改革过程当中,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二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三是国企和民企的关系。未来我们改革的具体领域,包括政府行政体制改革、金融改革、财税改革等等,其中,以政府的自我改革为突破口,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关键。